出血、便血、痛、瘀、瘀血、

【医家】无名氏
【出处】中医医案八十例
【关键词】出血、便血、痛、瘀、瘀血、尿血、衄血、呕血、骨痛、咳嗽、淋、面色晦暗、疲乏无力、周身不适、神疲纳呆、胸闷腹胀、舌质暗红、肝肾不足、头痛头晕、头晕头痛、正虚邪实、肝脾肿大、湿热中阻、大便下血、阴虚阳亢、脉沉涩、脉弦大、苔薄白、腹胀满、结肠炎、耳鸣、舌红、头痛、下血、眩晕、血瘀、阳萎、气郁、湿、郁、
【内容】
王某某 男,43岁,干部。于1972年1月4日入院。
患者于1962年开始大便时常下血,曾先后在各地医院检查,诊断为结肠炎,治疗并无效果。后因出血次数及血量逐渐增多,乃于1965年经北京××及××医院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先后在上述两院及××医院住院治疗两年多。嗣后仍不断便血、尿血、衄血、呕血,出血呈周期性,而间隔则越来越短。近一个多月来,每隔六七天即大量便血二三天,每天十余次,血量最多达1500毫升以上。同时伴有胸骨及周身骨骼疼痛,自觉胸部憋闷,咳嗽夜晚较甚,头痛,眩晕,耳鸣,精神疲乏无力,腹胀满,食欲不佳,并有阳萎等症。
检查:慢性病容,面色晦暗,肝肋下1.5厘米,可触及。脾肋下3厘米,触痛明显。胸?骨柄处稍突起,有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化验:血红蛋白14克%(以前常至19—21克%之间,后因大量出血而逐渐下降),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 自71年秋—72年初,末稍血中常见幼稚细胞。这次检查:早幼3%、中幼18%、晚幼9%。骨髓象报告: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各阶段可见,比例大致正常;红细胞呈幼红细胞型,比例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所见为成熟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尿检:蛋白(+++),红细胞(++++)。
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辨证与治疗:
初诊:呕血、衄血、便血、尿血反复发作,延久不愈。近来便血频而量多,每周出血2—3天,已呈周期性。头痛头晕,胸闷腹胀,神疲纳呆。舌质暗红,苔根中薄腻而黄,脉右沉弦有力,左沉细涩。肝肾不足,气郁血瘀,湿热中阻,正虚邪实。先于活血化瘀、清热止血为主,佐以祛湿和胃。
处方:
丹参五钱 生苡米一两 侧柏叶七钱 白茅根一两 没药三钱 小蓟七钱 旱莲草七钱 法半夏三钱 佛手四钱 当归三钱 三七粉钱半分两次冲
水煎服。
二诊(1月12日):上方连服8剂,便血较前略少,仍夜间咳甚,胸骨痛,周身不适。舌无变化,脉较前稍数。
处方:原方去半夏、旱莲草,加瓜蒌皮六钱,半枝莲一两。
三诊(1月28日):上方服12剂,仍有周期性大便出血,但血量较前为少,胸骨痛、咳嗽亦见轻。
处方:
丹参五钱 法半夏二钱 瓜蒌皮七钱 没药三钱 小蓟七钱 大黄炭钱半 侧柏叶七钱 茜草四钱 佛手四钱 生苡米一两 甘草二钱 三七粉钱半分两次冲
水煎服,隔日一剂。
同时内服缩肝脾散剂。
处方:
丹参一两 ?虫一两 党参一两 干胎盘一个 三七粉六钱 姜黄六钱 郁金六钱龟板八钱 鸡内金六钱 半枝莲一两五钱
共为细末,混和匀分80包。每服一包,日2—3次。
时届春节,出院回家。嘱其汤剂、散剂可间服,但不能间断。
3月初,再来门诊,自述大便下血已明显减少,自觉症状较前减轻,肝脾已明显缩小,食欲增加。为了进一步观察,住院治疗。
住院后,处方同前,散剂共服二料,结合西药如维生素C、B1,路丁,地巴唑等。中药有时随证加减一二味,大法不变,每周期服4—5剂。此后病情稳定,大便每日1—2次,出血已很少。
5月上旬,患者自觉头晕头痛明显,睡眠不好,血压170/110毫米汞柱。舌红润,苔薄白微腻,脉弦大略数。阴虚阳亢,改用育阴潜阳法。
处方:
生地五钱 白芍四钱 丹参五钱 大黄炭一钱 茺蔚子四钱 杜仲三钱 泽泻四钱 黄芩三钱 生牡蛎一两 桑寄生五钱 枣仁四钱 龟板七钱 槐花四钱
水煎服。
10余剂后,诸症逐渐好转,血压稳定在150/95—100毫米汞柱之间。
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检查血象未见幼稚细胞,尿检正常,便血已止,饮食,睡眠均佳,病情持续稳定而出院,共住院约三个月。
出院后继续门诊治疗,每周服药三剂,主要药物如:何首乌、丹参、当归、白芍、生牡蛎、小蓟、佛手、苡米、瓜蒌皮、大黄炭、山药、甘草等。
效果:住院及门诊治疗半年余,病情渐趋稳定。定期检查血象,都在正常范围,所有体征消失,肝脾摸不到。曾先后两次去北京复查,一切皆在正常范围。于1973年春,恢复上班。(《中医医案八十例》)
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现代医学难治病。中医无此病名,只能据证论治,从血症中求之,本案特点为周期性反复出血,及肝脾肿大,此二者都是瘀血所致。脉沉涩亦主瘀血。故治疗始终以化瘀为主,其内服缩肝脾散剂,主旨亦是化瘀。从此案可看到中医辨治疗疑难病的潜力。此案主治者名号无从查证,是为憾事。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