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胸闷、痹、气短、悸、

【医家】陈亦人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心悸、胸闷、痹、气短、悸、口苦而干、胸闷气短、脉结代、感冒、气虚、伤寒、手少阳经、舌红少苔、体倦乏力、心悸胸闷、胸胁苦满、苔薄白、欲饮、头晕、心烦、纳差、目眩、口苦、咽干、舌红、虚、
【内容】
杨某,男,57岁。
初诊:1979年2月21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气短年余。1年来心悸、气短经常发作,曾在某医院诊断为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服用西药奎尼丁和中草药等罔效。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体倦乏力,纳差;大便稍结,二日一行;小便正常。
诊查:舌红少苔,脉结代。心脏听诊:心率89次/分,三联律,早搏每分钟8次。心电图示:①提早出现的QRST波(无提前P波);②QRS波>0.12秒;③ST段压低。
辨证:气虚阴亏,心络痹阻。
治法:益气养阴,活络通痹。
处方:炙甘草10g麦冬15g生地黄24g火麻仁10g桂枝6g甘松6g白薇10g党参10g莪术10g京菖蒲6g仙灵脾15g 7剂
二诊:1979年3月5日。上方药服后,心悸轻减,其他诸症均有好转。然胸闷气短如前。药证合拍,稍事加减,拟上方去甘松加川楝子6g,10剂。
三诊:1979年3月25日。药后诸恙悉除,停药4天。然因上周感冒,心悸等见症复发。心悸,胸闷,以黎明和夜晚为甚。口苦而干,夜难入寐。舌红,苔薄白,脉结代。证情改变,方随证转。气阴之虚,复加枢机不利。当拟益气养阴、和解枢机之法治之。
处方:炙甘草10g麦冬15g生地黄30g柴胡6g黄芩6g玉竹15g桂枝6g莪术10g石菖蒲6g合欢皮10g 10剂
四诊:1979年4月8日。上方服后,诸症若失。惟活动后稍感气短,特来索方。为巩固计,上方10剂照服。以后随访,述服上方后,再未复发。
按语:治疗心悸,一般以益气活血、滋阴养血、温通心阳等为常法,未见从少阳枢机入手者。思少阳为枢,手少阳经别又历属三焦而散于胸中,足少阳胆经行胸过膈。且三焦为元气之通道,贵通恶滞。滞则胸络痹阻,元气不畅。殃及宗气,心可为之动悸,脉也因之结代。而胆枢不利,胸闷也因之生焉。故和解枢机之法,在治心悸时切不可忽略。如上案,按辫证属气虚阴亏、心络痹阻。相应施药,悸虽去而胸闷未除。于是加川楝子以畅三焦气机,效果昭然。后又因感冒诱发诸症,遂在原方基础上仿小柴胡汤意复加柴、芩以和解枢机,果效如竿影。《伤寒论》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言:“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下悸……小柴胡汤主之。”对比是案,这里心悸胸闷、口苦而干,就成了运用和解枢机法的辫证眼目。该案高妙之处,正在于能灵活运用《伤寒论》之理,于纷繁症状中求疾病之本质。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