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溃疡、发热、虚、

【医家】路绍祖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口腔溃疡、溃疡、发热、虚、大便稀溏、畏寒肢冷、肾阳虚衰、脉沉细、腹胀、肠鸣、舌边、泻火、虚火上炎、心脾积热、舌胖淡、口不渴、头昏、口疮、虚火、糜烂、痛、疳、
【内容】
黄某,女,60岁,民族学院退休教师。
初诊:1996年5月24日。
主诉及病史:口腔溃疡反复发作5年。5年前因受凉后发热,口颊及舌边发生多处溃疡,糜烂疼痛,影响进食,经治疗发热退尽,但口腔溃疡终未缓解。服维生素B_2、B_1、C等药,亦未获愈。继服中成药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溃疡虽得痊愈,但此后每因受凉,感而复发,再服上述中成药,初得小效,以后疗效不佳,反增腹胀、肠鸣、大便稀溏,且日久不愈。1周前因受凉口腔溃疡复发,除上述见症外,伴发热头昏,口不渴,畏寒肢冷,下肢尤甚,诊查见舌质胖淡,舌边及口颊部多个溃疡,溃疡面淡白不红,脉沉细。
辨证:肾阳虚衰,虚火上炎,火不归原,兼夹表邪。
治法:引火归原,佐以解表。
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15g山药15g茯苓10g山萸肉10g丹皮10g泽泻10g白芍10g苏叶10g制附片3g柴胡10g干姜6g3剂,水煎服。
二诊:5月28日。服药以后,发热已退,腹胀肠鸣减轻,口腔溃疡开始愈合。表邪已解,原方去苏叶、柴胡、干姜,续服5剂,来电告知,口腔溃疡已愈。
按语: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粘膜或舌体边缘发生的表浅如豆粒大小的小溃疡,常反复发作,故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究其病理,总与体内火热有关,但证有虚实之分。本例初外邪入里化热,致心脾积热、邪热上攻所致,经用清热泻火解毒之法治疗而缓解。但此后屡用泻火药物,损伤脾肾之阳,以致病情由实转虚。肾阳虚衰,复感外邪引动,已虚之阳气不踞其位而浮越于上,虚火上犯而溃疡复发。其证以溃疡淡白不红,大便稀溏,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舌胖淡,脉沉细,或浮大无力两尺尤甚为特点。因为肾为至阴之脏,水火同宅,阴阳互根,故用肾气丸从阴到阳,引火归原。命火虚衰不能暖土,故加干姜以温中;因兼表邪,又加苏叶、柴胡以疏表。所谓“常法不效,当从变法求之”,但总以审证求因为治。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