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邪、痰、肝风、神昏、逆传

【医家】朱炼之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温邪、痰、肝风、神昏、逆传心包、手足抽搐、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抽搐、呕吐、苔糙、痰热、郁、脉象滑数、舌苔黄糙、面色潮红、湿热酿痰、高热神昏、喉有痰声、颈项强直、目直视、发热、乙脑、外感、滑数、舌白、头痛、身热、暑温、痉厥、痉、
【内容】
林某,女,5岁,浙江海宁县硖石镇北石路居民。
初诊:1957年8月3日。
主诉:(家长代诉)患儿因高热神昏痉厥,住院2天。
病史:患儿于2天前开始高热(肛温40℃),自诉头痛,并呕吐,旋即出现神昏不语,伴手足抽搐,两目直视,呼吸迫促。乃急住人民医院救治。西医检查诊断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给予对症及抗感染处理,同时嘱邀中医会诊。
诊查:患儿面色潮红,呼吸迫促,喉有痰声,神昏不语,颈项强直,手足抽搐。察舌苔糙白,按脉象滑数(146次/分)。西医测肛温40.5℃,经抽取脑脊液检查,确诊为重型“乙脑”。
辨证:此属暑温邪传心包,引动肝风,窜扰筋脉;湿热酿痰,痰阻肺气,逆蔽窍络。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宣窍,熄风镇痉。
处方:羚羊角片3g(另煎汁)紫雪丹3g(分三次用羚角汤和匀鼻饲)
煎方:鲜菖蒲天竺黄连翘心竹茹知母各9g金银花生石膏生石决明各30g(石膏、石决明先煎半小时)郁金4.5g钩藤15g蝎尾5条煎汁200ml,一昼夜内8次鼻饲2剂。
二诊:服中药后,未呕吐,次日遍身出汗、发热渐退(肛温38.5℃),神识乍有清时,手足尚有抽搐,喉间痰声未消。苔糙白转黄,脉仍滑数(已减至112次/分),辨证为肺胃痰热尚炽,肝风窜扰未息,虽有转机,尚不足恃,仍宜前法出入。
处方:羚羊角3g(另煎汁)紫雪丹3g(分4次以羚羊角汤和匀鼻饲)另用鲜菖蒲天竺黄竹茹夏枯草瓜蒌皮知母连翘心各9g金银花30g郁金胆星各4.5g蝎尾5条钩藤15g继续一昼夜服尽2剂
三诊:8月5日。身热得退(肛温37.5℃),神识续清,抽搐已定,并开始说话,大便畅下软粪,喉中痰声消失。前方减轻续进。
处方:天竺黄竹茹冬瓜子辰茯神各9g菖蒲川贝各6g知母橘红各4.5g嘱服3剂(已自能吞咽)后温邪退清,神识爽慧,思食。舌苔黄糙退去,脉象小滑(96次/分)。
按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首条即指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之要点。本例正是暑温之邪上受后逆传心包,故高热而兼神昏,手厥阴心包经受灼必累及足厥阴肝经,所以肝风乘势扇动,窜扰筋脉,亦是“逆传”导致的结果。治法处方选用羚羊钩藤汤、白虎汤、紫雪丹加清化痰热之剂,使温邪未入营血,故在一周内得以转危为安。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