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痰、哮喘、慢性支气管
【医家】周国雄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咳喘、痰、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下肢轻度浮肿、哮、呼吸道感染、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湿啰音、舌苔白、感冒、喘急、气短、苔黄、虚寒、痰黄、痰热、水肿、喘、痉、痛、虚、
【内容】
邝某,男,72岁。
初诊:1990年2月1日。
主诉及病史:慢性咳喘急性发作一年多未愈。患者三十多年前即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每到冬天受寒即急性发作。这次是在去年春节前后因受凉而致咳嗽、气短、哮喘、痰多,胸骨后缘常有灼热性疼痛。这一年内已经用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及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中西药治疗均无满意效果,而转由笔者辨证治疗。来诊时患者诉仍咳喘、痰多,痰色黏白间有稠黄,夜间哮喘常发作,不能平睡,夜尿特多而清长,畏寒肢冷。
诊查:血压150/86mmHg,心率76次/分。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未闻湿啰音。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质淡胖,舌苔白微黄,脉象弦细无力。
辨证:本案嘱咳喘病。张景岳指出治本病之原则是“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本例患者急性发作后已近一年之久,大多数症脉表现均属虚寒证,然亦有痰黄、苔黄等热证,应辨为寒饮夹热之咳喘证(不应误辨为痰热实证)。仿张氏“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之法。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清余热法。
处方:熟附子10g麻黄10g桂枝10g细辛3g白芍15g五味子10g法半夏10g陈皮10g杏仁10g黄芩10g生石膏20g甘草5g生姜3片服药3剂,咳喘明显好转,痰量大减,已能平睡;服药6剂,咳嗽及哮喘基本消失,双下肢水肿消退,肺上已听不到哮鸣,胃纳、睡眠均佳,已恢复每天打太极拳。嘱其善为调理,预防感冒。
按语:本案也是一例呼吸道感染后处理不当所致咳喘难平案。由于辨证不准,用药不当,致拖延时日达一年之久。笔者辨为“寒饮伏热”,用小青龙加石膏汤化裁而取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