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哮喘、支气管哮喘、喘、
【医家】晁恩祥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哮、哮喘、支气管哮喘、喘、胸闷、痰、气急、舌苔薄白、喘息、咳喘、鼻痒、脉弦、支气管炎、风邪犯肺、不能平卧、肺心病、肺气肿、热痰、咳嗽、痰鸣、风热、咽痒、炎症、流涕、痉、
【内容】
男性,35岁,辽宁人。
初诊:1987年6月就诊。
主诉及病史:患哮喘5年,每年多于5~6月间发作哮喘,来诊时始见鼻痒、流涕。感觉哮喘欲作、气急、胸闷5日,日轻夜重。喉中有哮鸣声,严重时,有时不能平卧,咯痰不多,咳嗽不重,饮食二便正常。
诊查:有过敏史,常因于某些花香异味诱使发作。双肺哮鸣音静坐亦可闻到。×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象未见异常,曾于某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往年发作时,曾应用过皮质激素及μ受体激动剂、氨茶碱、喘乐宁气雾剂,多于治疗1个月后缓解。脉弦,舌苔薄白。现在服用舒氟美2片日2次。
辨证: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治法:疏风宣肺、缓急解痉、降气平喘。
处方:炙麻黄8g杏仁10g苏叶10g地龙10g蝉蜕8g全蝎3g苏子10g菖蒲10g五味子10g紫菀15g辛夷10g牛蒡子10g水煎服,服5剂
二诊:气急喘哮减轻,可平卧入睡。仍胸闷,晚间气急,饮食二便正常,情绪稳定。
治疗:仍服用舒氟美1片日2次,脉弦,舌苔薄白。喘乐宁气雾剂每晚一次喷用,泼尼松10mg/d。继服上方5剂,病情平稳,心情畅快,但晚间仍有胸闷感,能平卧入睡。继则辅以纳气平喘之山萸、肉苁蓉、淫羊藿治之,又继续两周,减用泼尼松治疗。
三诊:泼尼松5mg,1日1次,无需气雾剂治疗,停用舒氟美。此次发作时间短,病情缓解较快,患者表示满意。次年4月,因惧怕复发,又曾来诊治,但病情发作较轻,仅见胸闷感,未见喘息,亦给予上述中药调理。
按语:该患者属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治疗,由于每年均用皮质激素、喘定、复方氨茶碱抗过敏等药治疗,虽大都在3个月以内缓解,但服药时间均较此次长。这次发作时改用中医药为主治疗,获得了较快的缓解,患者感到非常满意,且次年4月发作期间仅见胸闷感,未应用西药治疗而以中药调理肺肾后缓解。中医哮病系指支气管哮喘,是一多发病、常见病,近些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西医对此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也于近10余年发生了变化;如20世纪70年代初认为哮喘乃因支气管狭窄;继则认为与过敏因素有关;近几年又提出因多种因素致使气道慢性炎症,并且造成气道反应性增高而致。尤其是10余年来中医行业规范中明确指出哮病即支气管哮喘的认识。而中医对于哮喘同样也在发生认识上的变化。中医学中历来认为哮喘包括在咳喘之内,尤其是与慢性咳喘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混淆认识,并且认为痰是哮喘的中心问题辨证分析中也都以痰鸣、痰气搏结、夙疾或因寒、或因风热而致有热哮、寒哮之别。从中医病机认识联系西医认识来看,历来西医有所谓外源性、内源性的区别,即过敏因素及合并感染因素的区别。但在临床中从中、西医两方面认识来看,与体质因素有关,有外源的过敏因素,也存在着合并感染的问题。然而气道反应的敏感却是相同的,笔者认为除寒哮、热哮、痰哮外,以风为主的哮病在病机、病因内容上很突出,且临床上并不少见。从上述病例来看,其症状内容、并无明显寒热痰浊,而是属于发作突然,见有鼻痒、咽痒气道挛急的风的证候,所谓“风者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因而称为“风哮”,治疗也就重用了炙麻黄、苏叶、地龙、蝉蜕、全蝎等等,同时也有缓解气道急迫的五味子、白芍、山萸等敛肺缓急之品,但当病情缓解时,仍给予一段时间巩固,并加上补肾纳气,调补肺肾之药,使病情得以缓解,次年又在4月欲发之时服用中药标本兼顾,未再突然发作,收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