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痛、对口、小儿、脉洪、

【医家】翟竹亭
【出处】湖岳村叟医案
【关键词】虚、痛、对口、小儿、脉洪、背疽、疽、饮食减少、痞块、便滑、泄泻、淋、脾胃火毒、气血两亏、时轻时重、四肢厥冷、气血不和、关脉芤、误治、夜哭、消积、恶热、浮肿、寒热、寒湿、脓血、久病、内热、时疮、自愈、气短、聚、
【内容】
西门内王姓小儿,五岁患于背发,屡治不愈。邀余诊视,见小儿手背筋骨尽露,所流俱是臭水,并无脓意,小儿体极瘦弱。伊母又云:“大便日泻三、四次不等,夜间疼痛不止。”余诊其脉,六脉皆虚细无力,此因久病失于调补。疮科又属破漏之证,如同居家,每日非用钱十串不能过活,若仅有进款五串,不止日贫,且有冻馁之虞。此儿之疮,三月内臭水淋漓,非虚乎?饮食减少,非虚乎?大便滑,非虚乎?由此思之,臭水无脓者,正见元气亏损,不能化毒之明证。今治法宜先服十全大补汤以壮气血,气血壮自然化毒变脓,外上红升丹,提脓拔毒。各外科书皆云,有脓则生,无脓则死,此千石不易之言。伊父母闻余论深以为然,遂服十全大补汤,五贴后,疼痛稍止,似乎有脓。又投五贴,泄泻不止,饮食大增,脓变稠黄,臭气已去,生?机日多,脱去危险。此证自余治,始终四十二天,共服药三十帖而愈。倘若不从内治,全恃外治之法,恐终不免亡。常见有患疮者,连年不愈,外科家不问新旧虚实,满口谓毒气不尽。至于用药,轻者凉血解毒,重者硝黄乱投,犹言宜清内毒,竟使元气日消,毒气日盛,不死不休。如此而死者,不胜屈指,皆因不明《内经》虚实大论之误也。
城内耿顺德,年二十余。患玉枕疽,疮形甚恶,大如瓜蒌,疼似火烧,硬如铁石,半月后不溃,诊其脉皆虚细无力。此系督脉受寒湿凝结而成,久之寒化为热,阴变为阳,方能成脓。 目今之治,先服仙方活命饮,令其速溃,以免毒气蔓延。伊亦信服。三帖疮已半软,又投四帖,疮已熟矣。用刀取破,脓血各半碗许,上以红升丹,每日两次。共服药十帖而愈。
张显亭患中脘发,屡治不愈,二十余日。迎余诊治,见其疮头大如汤碗,焮肿似盘,疮口深有寸余,腐肉不脱,新肉不生,诊其脉洪盛有力。此系脾胃火毒结聚而生。当先服仙方活命饮三帖以解内毒,外上大金丹,化腐生肌。 日有佳兆,三十日而愈。
域内土地阁街马姓妇,年近八十,患正对口,二十余日,请余往治。疮口大似茶杯,脓色稠黄,腐肉尚未脱尽。诊其脉洪而有力,问其饮食,喜凉恶热。伊子问曰:“日夜疼痛不止,何也?”余云:“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汝母年虽老,而禀赋甚厚,又属阳脏之人,以脉证并参,此证非大凉兼泻不愈。”遂用内疏黄连汤,服一帖大泻两次,内热已减,疼已稍止,脉洪而有力,比前略退。原方又投一帖,余症尽除,停药不服,外上大金丹,每日两次,以膏盖之。自诊起日近月余而愈。
内疏黄连汤
皂刺6克 防风10克 川羌活6克 白芷6克 穿山甲6克连翘10克 当归10克 乳香10克 黄连6克 沉香3克 花粉10克 金银花12克 生地15克 川大黄15克 丹皮10克 栀子6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李岗李姓妇,四十岁,患偏对口,月余,迎余往治。见肿势甚大,上至巅顶,下连至脊,坚硬如石,绝无溃意。告伊曰:“正对口属督脉为阳,自下行上,易于肿溃;偏对口属膀胱为阴,由上行下,月余不溃者,纯阴无阳也。有人患此,先将生死置于度外,不误治法,亦有得生者。倘不得治法,服败毒之药,如冰上加霜,不知急令阴变为阳,未有不毙命者。”遂用黄芪托里汤加减,服五剂,疮根日收,焮肿日消,正疮渐长,又生大疼,时轻时重。原方又服五剂,浮肿消净,以指按之,遂按遂起,脓已收矣。用尖刀挑开,红白脓出两碗余,即时轻爽。外上红升丹,每日两次,又服黄芪汤七、八剂,渐渐痊愈。外科一门,不明脏腑经络、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全恃上药、膏药,有不误人命者,余不信也。
黄芪汤
当归12克 黄芪12克 白芷10克 川芎10克 金银花10克茯苓10克 白术10克 乳香10克 没药6克 防6风克 油桂6克 炮姜6克 广陈皮10克 川羌活6克 炙甘草6克 水煎服。
关帝庙后张姓妇,五十岁。患背疽二十余日,迎余往治。但见疮口腐烂,其大如碗,臭气难近,脓水清稀,淋漓不止,日夜疼痛,饮食渐减,大便每日三、四次。余告伊曰:“此疮本非败证,因某医不分虚实,妄为攻伐,损伤真元,气血两亏,不能化毒为脓,业已犯着七恶,华佗复生,决无生理。”后闻说伊疮危时,大泻三天,周身尽肿而殁。
万春堂学徒孟生,十八岁,患中脘疽。某医误作痞块治之,服消积破块药十余剂,自觉食减气短,不敢再服,请余诊治。诊得关脉芤,按其胃脘,果有一块,大如碗许,无怪某医作痞块治也。余告伊曰:“此证确属中脘疽无疑。速服托里之药,令疮头回转向外,方是吉兆。若以内破,再不得其治法,恐有烂胃腐肠之忧,悔之晚矣。”伊深信。遂开仙方活命饮加减。服五帖后,中脘穴上肿出一块,大如?覆碗,又服五帖,高三寸余,按之大软,脓与熟矣。用尖刀刺破,红白脓交流不已,约五、六碗许。上以红升丹,服气血双补之药,近三十帖,始终无变证,方获痊愈。
仙方活命饮加减
当归12克 金银花6克 连翘10克 皂刺6克 白芷10克乳香10克 没药6克 陈皮10克 花粉10克 川贝母10克防风10克 党参10克 炮姜6克 茯苓12克 粉葛根6克甘草10克 水煎服。
邑人张文珍,年六十岁,患背疽。迎余时疮破半月矣,脓水清稀,饮食减少,四肢厥冷,腐肉不脱,新肉不生,大便滑泻,日夜三、四次。看所服药,大概凉血解毒,不但无功,而且加重。此明系年老气血双亏,若不大补阴阳,培养根本,托毒外出,焉有生理?余用内托黄芪汤,服五帖,腐脱新生,泄泻已止。外上红灵药,以膏药盖之,每日两次。共服药十余帖,调理两月,方收口痊愈。
内托黄芪汤
炙黄芪15克 乳香10克 当归12克 党参10克 熟地12克白术10克 炮姜10克 油桂6克 陈皮10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10克 水煎服。
李自修,河北长垣人,年三十余,逃荒居杞,卖水为业。忽背上肿起一块,长尺余,宽八、九寸,几乎一背尽满。迎余诊治,余告曰:“此背疽也,又属阴证,近无愈期,非服药三十帖,变阴为阳,始可望愈。”伊不我信,又请某医,对伊曰:“此因闪着,气血不和之证,作疮治误矣。可用酩流酒煎红花洗之当自愈。”洗十余日,毫无一效,日加重甚。 日夜哭泣,无奈又迎余治,遂用大补回阳之剂,连服十剂,疮渐起长,疼痛稍减,红肿日甚,此变阳吉兆也。又服五帖,疮已熟矣。用刀刺破,脓出斗余,遂觉轻爽,转动如常,始终调理。二月有余,服药近三十帖,方获十全。方开于后。
党参12克 白术10克 云苓10克 炙甘草6克 油桂10克?黄芪15克 熟地15克 当归10克 川芎 10克 白芍12克附子10克 炮干姜10克 白芷10克 陈皮6克 山药10克五味子6克 没药6克 乳香6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0克 水煎服。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