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虚、肾阳虚、阳虚、虚

【医家】陈亦人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齿衄、虚、肾阳虚、阳虚、虚火、衄、肾气不足、面色萎黄、舌淡嫩、脾气虚、脉沉细、肾虚、恶寒、大热、
【内容】
黄某,男,65岁。
初诊:1979年12月23日。
主诉及病史:齿衄已8个月。患者近8个月反复齿衄,且满嘴牙齿松浮。观前医之治多从收涩、补脾、滋肾降火入手,然细询病者,告知其左半身、头部、鼻准冷甚,晚间尤著。
诊查:面色萎黄,舌淡嫩胖,脉沉细,尺部尤甚。
辨证:肾阳大虚,鼓动无力,血失所摄。
治法:温肾纳气,益气摄敛。
处方:熟地黄30g骨碎补10g上桂心3g(后下)五味子6g怀牛膝10g甘杞子10g生黄芪15g潞党参10g地骨皮10g炙甘草6g 5剂
二诊:12月29日。药入齿衄减轻,恶寒告缓,守方续服。原方续服5剂而安。
按语:虚证之衄,古人多从脾气虚而失摄及阴虚火盛伤络论治,单纯从肾阳虚论治者甚少。本例齿衄而齿根松浮,且寒象明显,显属肾阳虚无疑。盖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肾虚则齿失所养,故齿根松浮;血虽为脾所统,但又必赖肾中阳气为之鼓舞而脾气始旺,肾气不足则脾气必虚,血失所摄故齿衄。考其标在脾失统摄,而其本尤在肾气之虚,故治当温肾气以治其本,否则根本动摇,光治其标忽弃其本则病难痊矣。方中熟地、杞子、骨碎补、官桂心、牛膝以温补肾气;参、芪以助脾气;佐入地骨皮一味,泻虚火以护血络,诸药相合则于肾阳虚之齿衄有补矣。此外,阳虚致衄的选药亦至为重要。阳虚固当温补,然忌大辛大热,配伍多宜温润之品。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