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低烧、阳虚、低热、肿
【医家】王玉章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乳痈、低烧、阳虚、低热、肿块、痛、气阴两伤、气滞血瘀、全身乏力、舌淡苔白、压痛明显、阴虚发热、元气不足、乳腺炎、脉沉缓、虚火、虚热、炎症、气虚、纳差、内伤、胀痛、实火、
【内容】
郭某,女,35岁。
初诊:1991年1月12日。
主诉及病史:左乳房疼痛性肿物三个月。患者于三个月前洗澡后发现左乳晕内上方有一肿块,压痛明显,皮色暗红,乳头无溢液。曾在某医院做针吸检查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后不久局部红肿明显,局部呈持续性胀痛,伴全身乏力、纳差,间断性低烧37~38℃。曾经过多种抗生素治疗及中药清热解毒之品,均未见好转。近一周局部始破溃,有少许血水性渗出,来我院就诊。面色?白,二便调。手足冰凉。
诊查:左乳晕内上方可触及硬块,约4cm×5cm大小,色暗红,四周组织较硬,中心破溃,有少许稀水样渗出物。血白细胞11×10ˉ9/L,尿常规(-)。舌淡苔白,脉沉缓。
辨证:毒热内蕴,阳虚阴损。
治法:补阳益气,清解余热。
处方:生芪20g党参15g云茯苓15g白术10g陈皮10g山药10g当归10g玄参10g沙参20g肉桂10g白芥子10g野菊花15g甘草10g
外治:芙蓉膏外敷。
二诊:1991年1月19日。患者服药7剂。自诉乳房疼痛减轻,无胀感,局部渗出明显增多,仍有低热,身乏无力。食欲明显好转。继服前方药,生芪改30g,加生熟地黄各10g,外用药同前。
三诊:1991年2月28日。患者服二诊方药10剂,局部红肿消退,精神饮食好,手足凉较前轻,伤口已愈合,无低热。
按语:外科乳痈大多属实,热证多,尤其是急性乳痈。此例为慢性炎症,热伏于内;由于患病时间较长,故导致气阴两伤;因其素体阳虚,加上用药苦寒过度,导致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形成气滞血瘀局面,故出现局部僵硬肿块不消不溃;而全身低烧又属阴虚发热,即为虚热范畴。实火可泻,虚火宜补,阴火是因阳气虚张而生,故临床治疗时应随证审因而定,切不可拘于“炎”而过用清法,用药自然不宜寒凉而宜甘温。故治疗此例时重用生芪、党参、肉桂、云茯苓、白术等药以扶正气。留得一分正气,即消除一分邪气,故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