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痹、血痹、营养不良、行

【医家】董廷瑶
【出处】董廷瑶医案
【关键词】虚、痹、血痹、营养不良、行痹、脉细、麻木不仁、气虚血凝、筋脉失养、舌淡苔薄、舌质淡红、转筋拘挛、气不足、脉沉细、倦怠、风痹、口干、少苔、舌红、苔薄、五迟、行迟、舌淡、痛、痿、
【内容】
谭某,男,4岁
初诊(1991年11月7日)
患儿于六个月前发现双下肢小腿肌肉肥大坚实,腿距较宽,步行不稳,走路易跌,上楼不能屈腿,只得爬行而上,从卧、坐位站起困难。曾在某市级医院检查: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化验尿素氮6.78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2.5U,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9.5U,肌酸磷酸激酶253.9U。尿常规(-)。肌电图示肢体有纤颤,正尖波,股内侧伸肌运动单位时限稍突(界限性),为肌原性损害。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假肥大型)。住院一月,应用肌营养药、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未获改善,遂来求治。询之患儿出生后有“立迟”、“行迟”病史,渐至步履不稳,上楼必须爬行,纳便尚调,视其舌淡苔薄而干,按之脉细小涩,两小腿粗大坚实,按之不痛。辨证为先天胎赋不足,气虚血凝,乃《金匮》之“血痹”是也。先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通阳,活血行痹。

炙黄芪6克 桂枝3克 赤芍9克

当归9克 川牛膝9克 炙甘草3克
薏苡仁12克 桃仁9 克 宣木瓜6克
随症酌情加入鸡血藤 15克,忍冬藤15克。
二诊(12月5日)
服药一月,左腿腓肠肌已转软,步行较前为稳,惟面少华,神委倦怠,肢软无力,舌质淡红,苔薄转润,尚觉口干。乃阳气得行,血运已通,然气血本亏,筋失濡养,再拟气血双调,通络行痹。
炙黄芪10克 党参6克 赤白芍(各)6克

当归9克生地15克 乌梅6克
怀牛膝9克桑枝10克 宣木瓜6克

鸡血藤10克
三诊(1992年2月27日)
调治三月余,小腿肌肉假性肥大渐消,已趋正常,行走平稳,复查肌酸磷酸激酶55.2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8U。患儿舌红苔净,二脉沉细濡软。药已奏效,痹虽宣启而气血仍虚,肝血不充而筋脉失养,再予益气养血,润肝濡筋为治。
炙黄芪6克 党参9克 当归6克

天冬9克 麦冬9克 黄精9克
花粉9克 忍冬藤15克 鸡血藤15克
服上方半月,步行如常,已能直立提腿登楼。再拟原法巩固之。
【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家族性疾病,是儿科少见的顽重病症,先见肌肉假性肥大,活动受限,继之发展为进行性肌萎缩,能存活至青春期以后者不多。中医一般归属痿证,多从补益肝肾,健筋壮骨治疗。本例属假性肥大型,患儿小腿坚粗,步行易跌,肢体麻木不仁,舌淡少苔,脉细小涩;又兼生后即有“五迟”之象,符合《金匮》“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之证。诚如《诸病源候论》所云:“血痹者,由体虚……邪入于血而痹。”是为正虚阳气不足,致使风气得以直入血中,阴血凝涩,血运不畅遂成痹。宣可决壅,通可行滞,而阴阳形气俱不足,当调之以甘药,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出入。黄芪益气,桂枝通阳;芍药入营,合当归、桃仁活血养血;佐牛膝、苡仁、木瓜平肝通络缓其转筋拘挛,共奏益气通阳,理血宣痹,兼调营卫之功。服药一月,阳通痹宣,血中之邪随阳气通达而出,遂使下肢转软,步履趋稳。邪去正虚,二诊顾其里虚,去桂枝之宣通,增参、地培补气血,配桑枝、鸡血藤通络柔筋。调治三月,不但肢体转和,复查血清酶均降至正常。三诊善后,重在扶益肝肾,酌加二冬、黄精滋阴柔筋。董师疗疾素重求因,精于辨证,条分缕析,按八纲,分气血,初起里虚邪入,先予通阳益气,活血宣痹祛邪为急;终以益气养血,培补肝肾,补虚图本。常谓不可拘于现代病名,见症治症,执一方治一方,则易入歧途而罔效,须识病而明理,细辨而应变,祛邪而扶正,终获步行如常,顽证得瘥。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