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月经紊乱、月经、肾虚、

【医家】王翘楚
【出处】上海名老中医医案精选
【关键词】郁、月经紊乱、月经、肾虚、失眠、尿频、苔薄、痛、绝经前后诸、心烦易怒、烘热汗出、脉细微、纳可、头晕、眩晕耳鸣、肾气不足、周身酸痛、肾阴不足、腰背酸痛、周身乏力、冲任失调、月经稀少、心悸失眠、肝阳上亢、头晕耳鸣、月经失调、五心烦热、烦躁易怒、肝气郁结、肝阴虚、脉细弦、舌质暗、失眠症、有潮热、肾着、脉虚、自汗、六郁、口干、无子、心烦、肝郁、抑郁、郁证、衰老、瘀、
【内容】
孙某,女,56岁。初诊2003年1月17日。
主诉:月经紊乱伴发失眠4年。
4年前月经紊乱伴发失眠,并有潮热、自汗等症状。服尼尔雌醇,开始有效,后无效。已停经3年。放免检查:雌激素偏低。

现症:夜睡3~4h,头晕,心烦易怒,口干,周身关节及脚跟痛。胃纳可,大便偏干,夜尿频。苔薄微黄,舌质浅紫,脉细微弦。
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证。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辨证:肝郁瘀阻,肾气不足。
治法及方药:平肝解郁,活血益肾。自拟平肝益肾方加减。


天麻10g 蝉蜕6g 桑菊(各)15g 葛根30g 川芎15g 龙骨30g(先煎) 牡蛎30g(先煎) 郁金15g 银柴胡10g 石菖蒲10g 赤白芍(各)15g 补骨脂10g 骨碎补10g 紫丹参30g 威灵仙30g 淫羊藿15g 合欢皮30g 远志肉10g 夜交藤30g 朱灯心3扎 14剂

二诊(2003年1月31日)心情转平静,睡眠恢复正常,夜睡7~8h,稍有头晕、周身乏力,腰背酸痛,尿频,大便转软。苔薄,舌质暗,脉细弦。药证相符,再续前方加减。


加僵蚕10g、山茱萸10g、羌独活(各)10g、杜仲15g。14剂。
三诊(2003年2月14日)睡眠正常,周身酸痛、脚跟痛、尿频亦好转。如遇不快事仍会心烦,但不多时日即可恢复平静。胃纳可,大便日行。苔薄,脉细微弦。再以前方巩固3月。
【按语】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生理阶段,它是指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稀少或月经完全停止前后的一段时间。多数妇女都能适应这种生理变化,但部分妇女会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证候,如心悸失眠、阵发性的面颈潮红、烘热汗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烦躁易怒、情绪易于激动、月经紊乱等。这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证候群,中医学称为“郁证”“绝经前后诸证”。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了肾与妇女的月经、生殖、衰老密切相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它对天癸的成熟和冲任二脉的通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妇女至绝经期,肾气渐衰,冲任功能减退,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而发生月经失调、断绝的自然生理变化。因此,传统治法大多从肾论治。

女子性属阴,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肝为藏血之脏,生理上联系冲任二脉、前阴、乳房、月经、胎孕,主疏泄,调畅情志,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对于妇女月经胎孕的调节起重要作用。正如《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丹溪心法·六郁》指出:“人身之病,多生于郁。”围绝经期妇女往往情绪易于激动或所思不遂,易造成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或升泄太过。故围绝经期妇女的临床表现与肝息息相关。可见在治疗上不能忽视从肝论治。肝与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滋水即所以涵木;肝藏血,肾藏精,精能化血,益精即所以养血。肝肾情同母子,“乙”属木为肝,“癸”属水为肾,古有“乙癸同源”之说,亦即肝肾同源。而肝又为体阴用阳之脏,体柔性刚,阳气易亢,不仅需本脏之阴的制约,还有赖肾阴的涵养。一旦肾阴不足,不能育肝,或肝阴虚弱,不能制约肝阳,则极易导致肝阳上亢,甚则化风,出现眩晕耳鸣心烦易怒,烘热汗出等症。另外,肝肾为冲任之本,妇女围绝经期,冲任失调,月经紊乱,与肝肾直接相关,因此治疗上宜从肝肾着手。肝亢为标,肾虚为本。


此患者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失眠,服雌激素开始有效,后无效。治疗上王氏倡导“病中求证,证中求病”的指导思想,以平肝解郁、活血补肾之法,标本兼治。自拟平肝益肾方加减。方中天麻、桑菊、郁金、丹参等平肝解郁活血之品以治标,再加淫羊藿、补骨脂、骨碎补、杜仲等以补肾治本,果收良效,二诊即恢复正常,夜睡7~8h,继续服药3月余,睡眠巩固,周身关节及脚酸痛等肾虚现象亦明显改善。诸药相合,平肝解郁治其标,活血益肾治其本,则失调之阴阳藉以恢复平衡,既合西医之病又从中医之证,取效自不待言。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药证相符,尚未发现副作用,安全而可靠。不仅疗效得到了验证,同时也反证了肝亢肾虚证型确符合当今围绝经期伴失眠症者之辨证。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