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痹、手足不遂、逆传心
【医家】赵心波
【出处】赵心波医案
【关键词】瘫痪、痹、手足不遂、逆传心包、湿热、肢麻、痿、气血凝滞、四肢瘫痪、反射消失、病后、风痹、筋弛、面瘫、鼻音、伤阳、痛、虚、湿、
【内容】
瘫痪形成阶段可在得病后短时间内发生,尤其在体温稍微下降的次日清晨,病儿上肢或下肢肌肉松软无力,瘫痪随之发生。多呈现弛缓型。四肢瘫痪不对称,下肢多于上肢,近端肌甚于远端肌。伴腱反射消失,但感觉存在。也有发生呼吸肌瘫痪,呼吸中枢瘫痪,血管运动中枢障碍,颅神经瘫痪(如一侧周围性面瘫,吞咽不能,目不斜视,声音嘶哑或鼻音)等现象,但数目不多。古人认为:“手足不遂,肌肤尽痛,诸阳经皆起于手足而循行于身体,风寒客于肌肤始为痹,复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气血相搏,故风痹而手足不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这说明风寒或湿热由外人内达于经络,络脉阻塞,气血凝滞,因之痿软或拘挛。此期治疗应按毒邪已深入营血甚或逆传心包,治以清心化浊,开窍通络为原则。
瘫痪形成阶段用清营汤合钩藤饮加减,去川连、玄参,加桑枝、伸筋草、红花等。其有病毒逆传心包而表现为延髓型灰质炎者,可用犀角地黄汤(现名清热地黄汤)合钩藤饮加减,同时配合局方至宝丹、羚羊粉治疗,每能转危为安。如见呼吸肌麻搏,呼吸、循环障碍,应中西医结合抢救。病儿上肢麻痹者,可重用僵蚕、地龙、天麻、桑枝等;下肢麻痹者可重用牛膝、生侧柏、伸筋草、红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