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阴黄、虚、湿、神疲乏
【医家】王锡章
【出处】近代国医名家经典案例:儿科病证
【关键词】黄疸、阴黄、虚、湿、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大便灰白、寒湿阻滞、四肢欠温、气血亏虚、运化失常、舌淡苔薄、禀赋不足、舌质淡、苔白腻、湿热、脾虚、纳少、浸淫、寒湿、小儿、神疲、吐、
【内容】
文姓男婴,初生2个月。
[初诊] 1958年11月29日,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生后5天,开始全身发黄,颜色淡而晦暗,精神疲倦,纳少易吐。大便灰白色而溏,尿色黄可见于尿布上黄色细末,四肢欠温,舌质淡、苔白腻,脉纹淡红。证属小儿禀赋不足,脾阳本虚,运化失常,湿从寒化,寒湿阻滞,溢于肌表而发黄。正如《类证治裁·黄疸》指出:“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拟温中化湿为法,方仿茵陈理中汤之意。
茵陈6克 白术5克 泽泻3克 茯苓5克 厚朴1克 干姜3克 人参5克 甘草2克 水煎服,6剂。
[复诊]12月8日,药后中病,黄疸渐退,余症均减,病入佳境。惟证见脾虚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亏虚,血败而不华色,从而产生虚黄;转为皮肤淡黄无华,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淡苔薄,脉纹淡白色。此即《景岳全书·黄疸》所说:“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盖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故立健脾温中,补养气血之法。
前方去茵陈、泽泻,加当归6克、熟地黄5克、大枣5克、甘草3克,进服7剂,继续调治。
[末诊]12月17日,药后黄疸尽退,诸症向愈。
嘱服人参养营液1月,以善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