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湿、白浊、阴囊潮湿、
【医家】刘渡舟
【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关键词】湿热、湿、白浊、阴囊潮湿、口渴、心烦、郁、中焦湿热、周身乏力、脾胃湿热、脾胃伏火、舌苔白腻、乏力、寒泻、舌腻、汗多、尿黄、热利、泻火、气虚、积、燥、
【内容】
宋某 男,40岁,1994年1月10日初诊。 自诉每天大便时有白色分泌物从小便流出,当时并未介意,后症逐渐加重。经西医检查:怀疑为“前列腺液漏症”,患者特来我处就诊。大便时前阴流白浊物较多,伴有肢酸腿软,周身乏力,阴囊经常潮湿,小便色黄,大便略干,汗多,口渴,心烦等症。视其舌苔白腻而厚,切其脉则见滑细。此证为膏梁之变,脾胃湿热下注所致,治当芳香化浊,清热利湿。
藿香10克 防风8克 栀子10克 生石膏30克 苍术10克 黄柏10克 生甘草2克
禁食辛辣肥甘酒肉食物。
服药七剂后,白浊及阴囊潮湿明显减轻。但口渴与乏力未痊,上方生甘草换成炙甘草8克,继服七剂,白浊与阴囊潮湿完全消失,余症皆廖。
按:《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若夫便浊之恙,只在气虚与湿热推求。”患者素食酒肉,出现白浊伴有阴囊潮湿、尿黄、舌腻等症,为中焦湿热下注之所致。脾与胃相表里,一膜相连,蕴生湿热,由脾及胃,阳明之气燥,故又见口渴、心烦等症。治疗之法关键在于升泄脾胃中伏火积热,俾脾气一健,运达四旁,则湿热之邪自解。方用泻黄散与二妙散合方,泻黄散专为脾胃伏火而设,石膏辛寒清其热,栀子苦寒泻其火,共成清上彻下之用。防风升散湿与火之郁,取“火郁发之”之义。藿香以苏脾胃之机,化湿浊之困,俾湿去则热孤。生甘草泻火而清三焦。又恐在下之湿热顽板不训,故用二妙散为辅,以治在下之湿热。(《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