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便血、痛、舌质红、舌

【医家】孔昭遐
【出处】孔昭遐验案选粹
【关键词】腹痛、便血、痛、舌质红、舌淡红、苔黄糙、腹胀、拒按、钩虫、呕血、出血、淋、血不养心、形体壮实、小便短赤、口苦而干、渴喜冷饮、震颤、呕吐、失血、湿热、蛔虫、不寐、唇干、发热、湿、燥、肠风便血、腹部疼痛、发病急骤、气机不利、急性肠炎、夜寐不安、血虚生风、血色鲜红、身体虚弱、四肢乏力、手足震颤、苔薄白、苔黄腻、起病急、苔薄黄、脉弦大、脉弦紧、左脉缓、腹胀痛、脓血、胀痛、压痛、肠鸣、肠炎、热毒、瘀血、时复、中毒、苔淡、呻吟、结肠、瘀、虚、
【内容】
余某,男,18岁。1972年7月11日。


主诉腹痛、便鲜血4日。
初诊患者于4日前无特殊诱因下,突然出现腹部疼痛,以脐周为甚,痛呈持续性,不伴发热,口服“小药片”(可能是阿托品类药)疼痛不减,后便血约250mml,血色鲜红,便后痛减,移时复痛,4日共便血7次,总量约1500mml左右,今晨呕吐一次色褐带血约20mml,3日未进食,口苦而干,渴喜冷饮,小便短赤。检视患者形体壮实,痛苦面容,呻吟床第,心、肺(-),腹部稍膨,上腹部叩之呈鼓音,下腹部压痛拒按,肠鸣音减弱,肝脾肋下未及,唇干起皮,舌质红,苔黄糙,脉弦紧。体温36.8℃,血压124/84mmHg 血常规:白细胞7.4×109/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大便常规:黑色,无黏液脓血,隐血(++++),白细胞(+),钩虫卵(+),蛔虫卵(+)。
患者起病急,病情重,腹痛拒按,呕血色褐,便血鲜红,时值青年,形体壮实,暴病多实,舌质红,苔黄糙,乃火热内炽,灼伤血络,迫血妄行,上逆则为呕血,下注则为便血,唇干起皮,口苦而干,渴喜冷饮,小便短赤,乃热甚伤津;血去痛缓,虽为瘀血内泄之象,但热毒未清,出血之因未除,故腹痛便血反复发作。治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急止痛。


处方(1):
淡黄芩12g 川黄连4.5g 川黄柏9g 全当归6g 大生地30g


炒白芍18g 粉丹皮9g 炒槐花15g 地榆炭30g 侧柏炭15g
青防风3g 炙甘草9g
水煎服,一日2次。2剂,首剂急服。
(2)10%白及胶浆(见附方2):30ml,一日3次。


(3)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 2g、10%氯化钾10ml静滴,一日1次。


(4)半流质饮食。
二诊(1972年7月12日)药后病见好转,腹胀、腹痛减轻,解大便1次,呈褐色稀水,约250mml,泡食饼干4块。舌稍红,苔黄糙,脉弦大,心率82/分,律齐,血压104/70mmHg,大便常规:稀,咖啡色,隐血(++++),红细胞少,白细胞(+),钩虫、蛔虫卵(+),阿米巴(-)。药已见效,再宗前意出入。

处方(1):

淡黄芩12g 川黄连4.5g 川黄柏9g 炒白芍18g 粉丹皮9g
炒槐花15g 地榆炭30g 广木香6g 青防风3g 煨葛根12g


云茯苓18g 炙甘草9g


水煎服,一日2次。2剂。
(2)10%白及胶浆:20ml,一日3次。
(3)静脉补液同上。

三诊(1972年7月14日) 病情明显好转,腹痛减轻,尚觉腹胀,昨日大便3次,溏薄,今日大便1次,褐色成形,口仍干苦,舌淡红,苔淡黄腻,脉已缓和,血常规:白细胞7.3×103/L,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1%,单核细胞1%,塗片发现中性粒细胞中有中毒颗粒,淋巴细胞中偶见空泡。大便常规:隐血(+++),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病趋好转,火势渐平,尚有湿热未清,再拟清热凉血,健脾燥湿之治。处方:
(1)原方去丹皮、防风,加白头翁30g、炒白术9g,云茯苓加至30g。服法同上。3剂


(2)白及胶浆续服。


(3)静脉补液同上。

四诊(1972年7月17日) 昨日大便已转为黄色,腹胀痛已消,纳食有增,口不苦渴,舌淡红,苔薄黄,根稍腻,脉稍弦。大便隐血(++),白细胞(+),钩虫卵(+)。目下邪热已去大半,再宗前意,加强止血。
处方(1):
淡黄芩12g 川黄连4.5g 川黄柏9g 白头翁30g 炒白芍24g

炒槐花15g 地榆炭30g 阿胶珠12g 乌梅炭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20g 生甘草9g

水煎服,一日2次。5剂。
(2)白及胶浆续服。
(3) 静脉补液从7月15日起改为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 2g。今日停用。

五诊(1972年7月22日) 症情续有好转,大便色黄成形,每日1次,腹无胀痛,纳食亦佳,近日夜寐不安,时有手足震颤,面色已红润,舌淡红,苔薄白,左脉缓和,右脉稍弦,大便隐血(-),未见红、白细胞。据证乃因失血过多,血不养心则不寐,血虚生风则震颤,治宜祛邪补虚兼顾之。

处方(1):
潞党参20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全当归9g 炒白芍20g

阿胶珠9g 紫珠草20g 淡黄芩12g 川黄连3g 白及片9g
合欢皮9g 夜交藤30g
水煎服,一日2次。

(2)停白及胶浆。
治疗结果以上方出入调理1周,大便隐血连续3次均(-),纳佳便调,除四肢乏力外,无任何不适,于1972年7月29日痊愈出院,嘱回家调理1个月后再来作驱虫治疗。随访1年余,健康情况良好。


【孔按】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是与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联系的一种急性肠炎,病变主要以小肠肠壁出血坏死为特征。临床以发热、腹痛、便血、呕吐、腹胀为主要表现。属中医学的“腹痛”、“肠风便血”范畴。本案患者发病急骤,腹痛拒按,便血、呕血,舌质红,苔黄腻,当系感受湿热外邪,蕴结肠道,气机不利则腹痛,热伤肠络,血液外溢则便血。方取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降火,生地、槐米、地榆炭、侧柏炭凉血止血,丹皮凉血化瘀,当归引血归经,防风清血中之风,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另用白及胶浆止血护膜。服药1剂,病情即见好转,以后守此治法,药味稍有出入,治疗 11日,腹痛、便血诸症均愈,唯因失血过多,身体虚弱,血不养心则不寐,血不养筋则震颤,予补气血,健脾胃之剂善后调理,康复良好。本案病情急重,全用中药控制感染及止血,未用抗生素及止血西药,可见中医并非不能治急病。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