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肠炎、瘀、湿、排脓、肠
【医家】陆渊雷
【出处】陆渊雷医案
【关键词】痛、肠炎、瘀、湿、排脓、肠痈、寒热、湿热、自愈、泄泻、压痛、疟、寒热往来、舌干黄、热毒、不解、中毒、燥热、毒肿、腹痛、口渴、脉数、脓毒、疟疾、瘀结、泻火、润肺、舌边、病后、痈肿、实热、矢气、炎症、下利、下午、呕吐、痈、郁、痰、
【内容】
陈先生 家住浦东杨思桥北街三号
初诊 九月十四
病初起寒热,旋呕吐。腹剧痛不可耐,用活鸽罨之,痛稍可,但只能右卧,痛处在右腹角。压痛点正当骼骨尖与脐之间,当是急性盲肠炎。今热不甚高,尚有呕意。舌满白而干,脉尚不甚弱,病势极恶,幸体质坚实,尚可冀幸起。
活芦根60克 败酱12克 冬瓜子12克
桔梗4.5克 生草4.5克 生苡仁15克
丹皮6克 黑附块6克 赤小豆15克
桃仁泥12克 赤芍12克 川军4.5克(后下)
当归6克
外用余氏消炎止痛膏,兼服六神丸。
二诊 十五日
改方,药后腹中颇攻动痛,但矢气,仍未大便。今虽仍右卧,而左腹亦痛。口渴不欲引饮。舌苔仍白,据所述改方。
桃仁12克(打) 丹皮6克 生乳没各3克(去油,勿见火)
冬瓜子12克 生草4.5克 苡仁15克
赤芍9克 当归6克 活芦根60克
玄明粉9克(冲服) 败酱12克 桔梗6克
黑附块6克 赤小豆15克
三诊 九月十六日
大便颇频数,虽无关大局,然劳动起卧,亦须稍调之。热无增减,痛及浊音部俱减小。脉稍弱,舌苔仍白厚。照现在情形,若热度不增高,可以无危险。
丹皮9克 败酱12克 六神曲9克
苦桔梗6克 生草梢4.5克 桃仁12克(打)
黑附块6克 赤芍药9克 当归尾6克
淡芩6克 苡仁15克(生用) 炒扁衣9克
冬瓜子12克 赤小豆15克
四诊 九月十七日
改方,专止泻剂。
川连1.8克 太子参6克 炙草3克
淡芩6克 干姜1.8克 滑石12克
姜夏9克 红枣五枚
五诊 九月十七日下午
热渐复平温。能平卧侧卧,右腹角浊音虽未除,其盲肠炎本病当无大反复,惟下利次数多,略近滑利。脉亦滑,此须先治之。
炒山楂9克(研末吞)姜夏9克 炒扁衣9克
败酱6克 赤芍6克 川连1.5克
干姜2.4克 赤苓15克 苡仁15克
冬瓜子9克 淡芩6克 太子参6克
黑附块4.5克 丹皮6克 红枣四枚
六诊 九月廿日
改方,泄泻频数,初所患盲肠炎痛。近两日亦不解。据云舌加腻,急须止泻。
炒故纸4.5克 黑附块6克 苡仁15克
赤芍9克 木通3克 干姜3克
楂炭9克 败酱6克 冬瓜子9克
赤石脂12克 鸡金炭9克 丹皮6克
赤苓15克
七诊 九月廿二日
盲肠炎尚未消退,却亦不进行,泄泻乃新秋时证,别是一病,今已化热,舌干黄边白。脉尚平,可两治之。
川连1.5克 赤苓12克 苡仁15克
穿山甲两片(先煎) 败酱9克 淡芩6克
小朴3克 冬瓜子12克 赤芍9克
藿香正气丸12克(包煎) 藿梗9克谷、麦芽各9克
丹皮6克 生乳、没各3克(去油勿见火)
八诊 九月廿九日
右腹角已得鼓音,是炎症已退,惟压痛点尚在,则初发之部尚未痊愈,病至此不服药亦可自愈矣。今每日迟早之寒热,须从疟治。大病后之体,脉数而弱者,最要防心脏衰弱。虽甚渴,仍不可离附子,与润药同用,不嫌燥热,且可退舌边之白。除附子必用外,若怕世俗谈论柴胡,则改为前胡亦可,其它庞先生斟酌损益可也。
柴胡9克 太子参9克 熟附块6克
桔梗4.5克 苏、藿梗各6克 淡芩6克
草果4.5克 败酱9克 枳壳6克
花粉片12克 姜夏12克 生常山6克
苡仁15克 赤芍9克 炙草3克
生姜铜元大四片 红枣四枚
案评:盲肠炎中医称为肠痈,治之不慎,则发肠穿孔、腹膜炎、自家中毒等危症,难有生望。西医喜割治,然名记者戈公振,欧游归来,患盲肠炎入某医院,一割不愈,长辞人世。是割治亦难十全也。
九月十四日夜,遥从同学朱仲扬君,偕一陈姓浦东人,来渊师诊所。谓陈姓之胞弟,腹剧痛,病势颇危迫,请渊师往治。时渊师微感不适,且夜深道远,辞以翌日。朱君等固请,乃挈诵穆渡浦往诊。病者新婚未久,病起时腹痛难忍,家人疑为夹阴,用活鸽罨之,继之以暖脐膏。渊师审视毕,断为有盲肠炎。令撤去暖脐膏,改为敷余氏消炎止痛膏,处方以大黄牡丹汤合附子薏苡仁败酱散,兼服六神丸。自后或间日一诊,或持方来改,逐渐向愈。病家大欢喜。诵穆亦深喜吾中医治盲肠炎有法,似勿庸劳西医之一一割治也。(谢诵穆原文)
【按】此案患者乃是急性盲肠炎,当属肠痈之病,脓毒壅盛证。病情复杂,陆氏以大黄牡丹汤合附子薏苡仁败酱散为内服主方,兼服六神丸,外用余氏消炎止痛膏。方中大黄泻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凉血清热,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泻肠腑湿热瘀结;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药以通淤滞;冬瓜仁清理利湿,导肠腑垢浊,排脓消痈;大黄牡丹汤攻下泻热与逐瘀并用,使结瘀湿热速下,痛随利减,痈肿得消,诸症自愈。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破毒肿,利肠胃,化湿去脓;附子假借其辛热性味,以行郁滞之气;败酱草排脓破血力度强。另有芦根、桔梗、赤小豆、赤芍、当归、生甘草诸药,清热散毒,润肺祛痰,化瘀排脓。诸药共奏清热排脓,利湿化浊之功效。
初诊方没有芒硝,二诊方加入,芒硝软坚散结,协大黄荡涤实热,促热毒速下;二诊方还加入了乳香、没药加强活血祛瘀的能力。三诊续用前方,略加神曲、扁衣助运化。至四诊,变方,“改方,专止泻剂。”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之,加半夏、红枣、滑石、甘草,利湿祛暑,调和营卫。五六诊乃是大黄牡丹汤、附子薏苡仁败酱散、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三方相合加减。七诊保留止泻之力的同时,加大祛暑利湿,健脾运化的能力;八诊以治疟之法去病人的寒热往来,具体思路与用药可以参看本书的疟疾医案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