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湿、嗳气、口干不欲饮、

【医家】任应秋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湿、嗳气、口干不欲饮、燥、肝气郁滞、腹胀、肝郁、郁、时作时止、面色萎黄、大便稀溏、大便稀薄、疼痛剧烈、舌淡苔薄、胃脘痛、恶心、腹泻、溃疡、脉弦、呕吐、食后、矢气、苔腻、面黄、
【内容】
肖某,男,30岁。
初诊:1974年4月23日。
主诉及病史:上腹部偏右疼痛已历2年,开始疼痛较轻,时作时止;去年入冬以来,痛势逐渐加重,呈烧灼感,每次发作均在饭后一时许,持续1个多小时才渐渐消失。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但不呕吐。平时嗳气多,阵阵反酸,大便稀薄,时有胀气。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药治疗效不显著。
诊查:脉来细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腻。口干不欲饮,饮食稍不留意即见腹泻腹胀;情绪不佳之时,虽不在饮后亦可出现疼痛。
辨证:脉证合参,显属肝郁脾湿。肝气郁滞不舒,时时犯胃,故疼痛稽留不减,情态不畅则加剧,嗳气反酸,腹胀脉弦;脾被湿困,清阳之气不升,运化失职,故食后疼痛发作,大便稀溏,面黄苔腻,口干不欲饮。
治法:宜解郁燥湿,方用驱寇饮出入,以图从本除之。
处方:炒山楂9g炒白芍18g陈皮9g制香附9g广木香9g清半夏9g五灵脂9g乳香3g乌贼骨9g荆芥穗3g茯苓12g生姜6g柴胡6g 6剂连服上方药2剂,疼痛未犯,服第3剂药微有反复,但亦轻微,惟嗳气和矢气均较多。直至服完6剂药,除大便仍偏稀、时或嗳气而外,已无任何症状,遂疏驱寇饮原方6剂,加工为细丸(水丸),嘱其每服6g,早晚饭后各服1次,开水送。
处方:灼白芍18g焦山楂9g陈皮9g姜半夏9g九制香附6g南木香6g带皮苓9g肉桂1.5g炒豆蔻3g炙没药3g制乳香3g醋柴胡3g醋灵脂3g黑芥穗1.5g伏龙肝1.5g上方药连服2个月左右。5个月后追访,情况良好,病未复发,大便亦早已转正常。
按语:余用驱寇饮加减治疗肝郁脾湿之胃脘痛,每获良效。方中白芍、柴胡、香附、木香、五灵脂、乳香能解肝气郁滞;山楂、半夏、陈皮、生姜、茯苓、乌贼骨能健脾燥湿;稍用荆芥穗以升清阳之气。郁解则肝自疏,不复犯胃;湿燥则脾自健,运化无碍。清阳上升,浊阴下走,胃府消磨水谷功能得以复常,故疼痛能消于无形。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