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蛋白尿、浮肿、肾病、

【医家】王文正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水肿、蛋白尿、浮肿、肾病、虚、舌质淡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急性肾炎、皮肤苍白、脾肾阳虚、脾虚水泛、大腹水肿、舌苔白腻、浊阴上逆、肾阳衰微、畏寒肢冷、眼睑浮肿、腰膝酸软、脉沉细、蛙状腹、高血压、中毒、乏力、音低、腹水、阳虚、伤阴、尿少、肾炎、虚劳、脐突、水气、纳呆、瘀、湿、
【内容】
李某,女,34岁。
初诊:1978年9月28日。
主诉及病史:半年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眼睑浮肿,继而全身明显水肿。就诊于某医院,查血压180/110mmHg,尿蛋白(++)。诊断为“急性肾炎”而收入住院治疗,肌注青霉素、链霉素、利尿药、降压药及强的松(最大量45mg/d)等,治疗两月余,效果不显著而出院。近1个月浮肿日渐加重,乏力,纳呆,尿少(每日尿量不足500ml),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来本院住院治疗。
诊查:全身皮肤苍白,高度凹陷性水肿,右侧乳房持续向外渗液。双肺呼吸音低。心率正常,律整,心音较弱。腹部明显膨隆,呈蛙状腹,脐突,腹围98cm,移动性浊音(+),肝脾不大。测血压180/100mmHg,体重72kg。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沉细。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上皮细胞少许,白细胞(+),颗粒管型(1~2)(高倍镜),尿蛋白定量6.3g/24h,血浆蛋白44g/L,血胆固醇8.32mmol/L,非蛋白氮38.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5mmol/L。酚红试验第1次排泄15%,4次总排泄量32.5%,肝功(一)。
辨证:此系肾病型肾炎,继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浊阴上逆。
治法:温肾健脾利水法。
处方:茯苓60g 车前子30g(包) 赤小豆30g 王不留行30g 肉桂3g 黄芪皮30g熟附子15g
二诊:上方连服2剂,尿量增加,水肿略减,体力及胃纳好转,上方改黄芪60g、熟附子30g,加怀牛膝30g。
三诊:服上方6剂后,尿量增至每日2000ml左右,肿势大减,胃纳好,大便正常。肾为水火之脏,温阳过则伤阴,水邪渐去,正气将复之时,芪、附酌减,加入莲子肉、炒山药。继续服药月余,浮肿全消;小便量多,曾一度达到每日4000ml左右;体重减至37.5kg,腹围减至59cm;复查蛋白尿(++),血浆蛋白增至60g/L,二氧化碳结合力21.4mmol/L。脾气健,水邪全消,改用填精固肾法善后,方选五子衍宗丸与水陆二仙丹加减治疗两月余,自觉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蛋白尿消失,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嘱服六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肾病综合征水肿,当属中医“水气”、“水肿”、“虚劳”范畴,高度水肿而出现大量腹水者,又属于“大腹水肿”,多为本虚标实之患。“实”为水邪,“虚”在脾肾。采用健脾利水加活血化瘀之味,符合古训“血不行则为水”、“治水当活血”之意。故例一之方药中的赤小豆、茅根、坤草、泽兰等均为活血利水之药。例二既有脾虚水泛,又有肾阳衰微、阳虚不化、水势泛滥,在治则方药上既采用健脾利水,又以温肾通阳以化气。张景岳云:“温补,即所以化气,气化而痊愈者,愈出自然”,善后之治,则从益肾填精、培补先天入手,在治疗上层次分明,标本有序,自可取效迅速,疗效巩固。决水汤出自清代陈士铎所著的《辫证奇闻》一书,本方用药精当,药专力宏,利水之力尤捷,故谓之“决水”,临床广泛用于多种水肿,多起沉疴。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