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热毒炽盛、阴虚、聚

【医家】顾伯华
【出处】外科经验选
【关键词】糖尿病、热毒炽盛、阴虚、聚、痈、大便干结、气血两亏、热毒蕴结、营卫不和、气血瘀滞、发热、纳差、化脓性感染、痛、湿、毒滞难化、口渴欲饮、脾胃湿热、小便短赤、气血凝滞、阴虚火旺、对口疽、苔薄腻、脉濡数、脉濡、肿痛、下午、发背、外感、头疽、疖肿、痈肿、脑疽、压痛、肿胀、脉数、苔薄、水中、湿热、神清、便秘、热利、口干、疽、
【内容】

周某 男 39岁 工人
初诊 1974年12月13日下午
患者于入院前1周余,颈后起一疖肿,焮红,灼热,肿痛。门诊治疗时,服用清解片及外敷金黄膏,症状未能控制,逐渐增大坚硬而成正对口疽,于12月12日自行溃破,挤压后肿势聚增、蔓延,范围大约10厘米×8厘米,伴发热为38℃。口干、纳差、大便干结。检尿糖为(++++)。查体:体温38℃,脉率78次/分。一般情况尚可。神清合作。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率78次/分。腹平坦,肝肋下一指,脾未扪及。颈后痈肿,坚硬压痛,疮顶平塌、漫肿,约有10厘米×8厘米,然未波及双耳。患者颈后痈,入院前病已1周余,由于处理不当,自经挤压,致使毒邪走散,凝聚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而成。故临床所见发热、口渴欲饮、纳差、大便干结、脉数等一系列热毒炽盛之证;同时,又由于患者兼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此乃属中医学之“三消证”范畴,临证多见为阴虚之体,故能助“火”而使热毒蕴结更甚。苔薄质红,脉濡数。证属脾胃湿热内蕴,气血凝滞,为防其毒邪内陷,治拟养阴清热、和营托毒。方以清疮饮加减。

大生地一两 天花粉五钱 怀山药三钱 当归三钱 赤芍五钱 地丁草一两 半枝莲五钱 黄芩四钱 陈皮二钱 皂角刺三钱 1剂。
外用:金黄膏加二宝丹。并同时每日加用甲苯磺丁脲和胰岛素。


二诊 次日查房,询查病情,见症情已控制,故再拟原方连进2剂,病至第11日(即12月26日),见脓仍不多,但肿势渐局限,疼痛亦减,体温正常,大便虽通而仍较干。苔薄腻,脉濡。尿糖(+++)。再拟和营清热、化湿托毒之剂。
当归三钱 赤芍五钱 生地一两 天花粉四钱 怀山药三钱 紫花地丁一两 忍冬藤五钱 半枝莲五钱 陈皮钱半 黄芩三钱 皂角刺三钱
三诊 此方连进九剂,症势日见好转:疼痛见减,脓水渐少,肿胀范围由10厘米×8厘米缩至4厘米×3厘米,体温正常,尿糖降至+~极微,白细胞化验正常。故至12月25日停用胰岛素。中药仍拟养阴清热、和营为宜。
当归三钱 赤芍五钱 生地一两 天花粉四钱 怀山药三钱 地丁草一两 忍冬藤五钱 半枝莲五钱 黄芩三钱 陈皮钱半

四诊 12月27日患者创口已基本愈合,出院时带回上述药品数剂。

【按】痈,是多个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多见于中年人,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中医称为“有头疽”:发于颈后的俗称“脑疽”;发于背部的俗称“发背”;发于身体其他部位者统称“疽毒”。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有脏腑蕴毒,兼之外感湿热凝聚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而成。治疗原则总宜和营托毒、清热利湿,如当归、丹参、紫花地丁、金银花、陈皮、皂角刺、生大黄等品;并再予随证加减:如便秘,加生大黄、枳实;小便短赤,加车前子、粉萆薢;热毒炽盛者,加黄连、板蓝根等。阴虚体质及气血两亏而患本病者,因阴虚者往往火旺而加重热毒蕴结、气血两亏者每因不能托毒外出而使毒滞难化,故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所以在治疗上应拟养阴结合调补气血法。此病例所现阴虚火旺、热毒炽盛之证,故依据辨证施治,用养阴清热、和营托毒法后,取得预期疗效。糖尿病患者易发此病,且病情又较一般为重,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考虑控制糖尿病,才有利于康复。目前,胰岛素及甲苯磺丁脲类降血糖类药物常于临床应用。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属于“三消”证,治疗上多采用养阴健脾、益胃生津法,以动物胰子肉(每日三钱,切薄片洗净,置沸水中烫后即食)、怀山药、生地、玉米须、天花粉类药物为常用之品。本病例依法使用,在临床上取得了效果,使“痈”和糖尿病迅速被控制而治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