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虚、急性传染性肝炎、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出血、虚、急性传染性肝炎、身黄、腹痛、黄疽、蒙蔽心包、黄疸、肿胀、神清、湿热、传染性肝炎、脉微欲绝、舌红苔黄、肝胆湿热、腹部疼痛、反应迟钝、恶心呕吐、大便下血、高烧不退、小便微黄、y道下血、四肢浮肿、湿热内蕴、血压下降、脉微细、脉沉细、蛔虫病、败血症、热迫血、发烧、压痛、下午、唇裂、肝大、无苔、血虚、瘀斑、蛔虫、昏迷、结石、口干、鼻鼾、身紫、气脱、热利、舌绛、痛、湿、吐、
【内容】
湿热内陷,阴竭气脱(急性传染性肝炎)
刘××,女,27岁,已婚,工人。
患者于1962年2月4日晚,突然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食物残渣。当晚来门诊治疗未见好转。7日下午腹痛加重,剧痛时在床上翻滚,曾服舒肝丸稍有好转,8日解水样稀便数次,腹痛持续不愈。12日神志欠清,全身发烧,巩膜发黄,右上腹部有压痛,肝大在肋缘下2公分,脾未触及。即入某医院诊断为胆道蛔虫病合并胆道感染。入院后腹痛持续,黄疸加重,黄疽指数100单位;胆红质13毫克%,体温40℃,白血球28000,乃于2月15日手术,但术中发现胆囊、胆管无异常,亦未见胆道有结石及蛔虫,但见肝脏高度肿胀充血,肾脏亦肿胀充血,脾不大,肝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急性传染性肝炎。全身有散在性大小不等之出血点及瘀斑,y道大量流血,大便下血。血液检查:黄疽指数125单位,胆红质13.5毫克%,脑絮(+++),麝絮(+++),谷——丙转氦酶320单位,凝血酶元时间(何惠氏法)27分钟,非旦白氮15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69.4毫升%,氯化物250毫克%,血培养有类大肠杆菌。初步诊断为急性黄疸性传染性肝炎,败血症、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肝昏迷?尿毒症)。当即给予金霉素、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疑血质、维生素K,葡萄糖、胆咸、丙酸睾丸酮等抗菌和保肝治疗,并用过一般剂量的氢化考的松二天,但病情未见起色。仍继续恶化,曾一度出现呼吸微弱,血压下降,脉搏几不能触及,经西医抢救及灌服独参汤后,稍有好转,乃于2月17日请中医会诊。
患者周身发黄,神志半昏,鼻鼾大作,高烧不退,全身紫斑,y道下血,大便漆黑,四肢浮肿,小便微黄,舌红苔黄厚垢腻,脉微细如丝。辨证属肝胆湿热,蕴结于内,弥漫三焦,蒙蔽心包,同时,邪热迫血妄行,血去过多,阴血虚绝,阳气失附,脉微欲绝,已露元气欲脱之象。治宜扶正固脱,滋阴回阳,清热止血,清宫开窍。
处方:西洋参三钱麦冬五钱杭芍一两、当归四钱生地五钱肉桂三分生甘草钱半银花一两阿胶珠、侧柏炭、地榆炭各三钱川连炭、胆草炭各钱半茵陈、获苓各五钱藿香一钱菖蒲、远志各三钱。水煎,童便一小杯兑服。先用高丽人参五钱,煎汤频频小量灌服。
2月19日:服二剂后,神清鼾消,出血渐止,身黄见退,但仍口干唇裂,舌绛无苔,脉沉细,病情未脱险境。拟前方加党参五钱,伏龙肝二两(煎水去滓,用此水煎上药)。
2月23日:服上方二剂后,身黄大退,出血已止,惟言语不利,反应迟钝。血液检查:黄疽指数25单位,胆红质1.8毫克%,非旦白氮29毫克%,氯化物549.9毫克%。病情明显见好转,邪热渐退,而正气仍虚,治宜扶正祛邪并重。处方:西洋参钱半、天麦冬各三钱、杭芍一两、石解五钱、花粉三钱,于、白术各三钱,茯苓五钱,川贝母四钱,银花、茵陈各一两,丹皮三钱,地丁五钱,藿香、钩藤各钱半,僵蚕一钱,菖蒲、橘红各三钱,羚羊粉二分(兑服)。
2月28日:续服上方五剂后,病情已基本恢复。后去西洋参和羚羊粉,作善后调理,至3月6日各种化验检查均基本正常。
(《中医杂志》1962,5:25)
按:患者初诊见证,是属湿热内蕴,弥漫三焦,迫血妄行蒙蔽心包无疑。诸证皆实,唯脉独虚。经谓:“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九候不从者难治。此案邪实正虚,颇难筹措,因其元气将脱,故急用独参汤以固无形之气,摄纳阴血,扶正固脱,主强则客邪易逐。然血不止则气随之而脱,阴不复则气无归舍,邪不除则正虚难复,故用独参汤稍事好转后,即用甘寒、苦寒之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复以甘淡芳化,以清利湿热,如是扶正固脱,清热利湿,开窍逐邪,药服二剂即神清鼾消,出血止而身黄见退,病见生机。经谓:“能合色脉,可以万全”。学者于此案当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