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肺热、咳嗽、伤阴、气急

【医家】熊旭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痰、肺热、咳嗽、伤阴、气急、痰热、肺炎、胸闷、发热、痰热壅肺、脉滑数、热病、舌红苔薄黄、湿、黄白相间、肺失清肃、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气机不利、咯痰黄稠、余热未清、舌质淡红、脉细弦、苔黄腻、苔薄白、湿啰音、热咳嗽、神清、水肿、中风、润肺、舌红、痰少、温病、风毒、泻火、痰黄、哮、虚、喘、
【内容】
张某,男,78岁,退休。2007年8月20日因“咳嗽伴发热7日”就诊。

7日前,患者受寒后出现咳嗽、咯痰黄稠,伴发热,体温最高38.1℃,时气急胸闷,未就诊,自服抗生素及止咳剂(头孢地尼、盐酸氨溴索等)症情未见明显好转。
体检:神清,反应稍迟钝,气略促,听诊提示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未及明显哮鸣音,心率100次/分钟,律齐,腹部体检无特殊,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辅助检查: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91.3%。胸部×线检查显示左下肺片状浸润性阴影。
【诊断】中医:肺热病(痰热壅肺);西医:重症肺炎。


【治则与处方】清宣肺热,化痰降逆。处方:


生石膏(先煎)30g,杏仁12g,桑白皮15g,桔梗10g,象贝母,黄芩15g,鱼腥草20g,生大黄(后下)6g。7剂。
(二诊)体温平,咳嗽缓解,痰量减少,痰色黄白相间,无气急胸闷,肺部听诊可及散在湿啰音,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痰热渐减,肺阴渐伤,治以清泻肺热,滋养肺阴。处方:


生石膏(先煎)30g,黄芩15g,枇杷叶12g,沙参10g,桑白皮10g,杏仁10g,鱼腥草30g,桔梗3g,麦冬10g,五味子5g,玄参10g,炙甘草6g。7剂。


【治疗效果】发热咳嗽症消失,咯痰少,色白,易咯出。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肺部听诊呼吸音略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检查正常。胸部×线检查显示两肺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治愈。

【按语】该患者因中风后正气衰,风热病毒乘虚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故咳嗽痰黄;正邪交争故发热,痰热壅盛,气机不利,故胸闷气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目前患者以肺热壅甚为急,根据“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由毒起”的温病学发病观点,治疗肺炎的首要措施是祛邪解毒。故治以清宣肺热,化痰降逆。方中桑白皮、石膏宣肺清热,石膏剂量大于桑白皮,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杏仁平喘降肺气,助桑白皮、石膏清肺降逆;桔梗宣肺化痰止咳;黄芩、鱼腥草、象贝清肺泻火,专治痰热壅肺。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理,用生大黄通腑泻热,使邪热自下而去。伤阴耗液是肺炎常见的病理特征,伤阴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各种变证的产生。所以初期清热就是救阴的重要手段。后期,余热未清,气阴已伤,故去大黄,并减轻桑白皮,生石膏用量,以防伤阴,酌加枇杷叶、炙甘草以润肺化痰,沙参、麦冬、五味子、玄参以清热养阴,益气生津。
(熊旭东医案,施荣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