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谵语、郁、虚、舌边尖

【医家】章次公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伤寒、谵语、郁、虚、舌边尖红、口渴引饮、气阴不足、烦热、气急、多言、神昏、壮热、湿热、湿温、舌润、燥、
【内容】
仲某,男。
辨证:病伤寒十二日,其热在弛张不定中。热之退,不足喜;热之高,不足虑。所虑在神志迷蒙,脉来糊数。
治法:扶正实为当务之急,医者当权衡其轻重缓急,不可墨守成规。
处方:生黄芪9g潞党参9g小生地18g麦冬9g连翘12g石斛9g陈胆星2.4g粉草3g鲜石菖蒲9g
二诊:病十三日,已入严重阶段,入夜神识昏糊,谵语不休,热型升降无定。升者邪盛正虚之势,降者正复邪减之候。在此惊涛骇浪之中,只有扶持正气,最关紧要。
处方:大生地24g带心麦冬9g带心连翘15g玄参9g北沙参9g知母9g鲜石斛9g碧玉散12g黄芪9g广郁金3g鲜石菖蒲9g生苡米30g
三诊:伤寒两候,正在严重时期。虽夜间神昏、谵语,幸无重大变化。能再坚持一候,则化险为夷或有希望。今其热不退,津液、体力俱已亏耗,故扶正养阴,两属重要。
处方:大生地24g连心麦冬12g带心连翘12g北沙参9g鲜石斛9g知母12g鲜石菖蒲9g青蒿9g生苡仁30g
四诊:伤寒半月,病在进行中。所幸体力、津液由于将护得当,加之药物补益,形势尚见良好。可见扶正实为治伤寒之要法。
处方:生黄芪24g党参9g大生地15g知母12g连翘12g石斛9g生米仁18g远志肉4.5g五味子4.5g鲜石菖蒲9g
五诊:病已十六日,迭进培元扶正之剂,病势渐向光明之途迈进。多言与不静皆能引起气急,培元扶正乃不移之法。嘱多静卧。
处方:党参24g麦冬12g五味子4.5g浮小麦9g炮附片4.5g(先煎) 大生地24g山萸肉9g浙贝9g生米仁30g
六诊:伤寒在此期间最为吃紧关头,扶正之外,滋养饮料尤不可少。若数日内能安然度过,则大海航舟,岸影近矣。
处方:高丽参须4.5g炮附片4.5g(先煎) 党参12g麦冬9g炙鳖甲30g(先煎) 细生地18g象贝12g生米仁24g
七诊:伤寒十九日,其热仍在高峰,病者自觉胸次烦热,口渴引饮,此壮热内炽;在扶正药中,当复入清润之属。处方,高丽参须6g鲜石斛9g炙鳖甲24g鲜荷梗1尺炮附片4.5g(先煎) 鲜生地30g大贝母9g连翘9g广郁金2.4g鲜石菖蒲9g生米仁18g
八诊:病势稳定,危险期大致度过。舌边尖红,数日内不可大意。
处方:高丽参须6g鲜生地30g石斛9g连翘12g炮附块6g麦冬9g黑大豆15g大贝母9g鲜荷梗1尺
九诊:病势渐趋坦途,津液将复,舌润,新苔已布,可以无虑。
处方:银柴胡4.5g青蒿9g细生地24g炙鳖甲30g(先煎) 浙贝9g生米仁30g黑大豆15g鲜荷叶1角 谷麦芽各9g高丽参须6g
按语:此虚人而病湿温者,湿热日久,化燥化火而气阴不足,脉来糊数,神识昏蒙,故治疗颇难。毅然主以扶正养阴,俾正气得复,始可与病邪抗争。尤其是五诊以后,屡用附子振奋阳气,与大队养阴药同用,取阳生阴长之意,而无灼阴伤津之弊。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