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活动不利、头晕、有瘀

【医家】魏江磊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中风、活动不利、头晕、有瘀斑、脉滑数、口干、舌红、瘀、痰、热极生风、静脉曲张、口干口苦、脑血管病、气短乏力、大便不畅、热毒蕴结、行动不利、血瘀阻络、脉缓、舌淡、泻火、热毒、
【内容】
袁某,女,54岁,退休。2008年9月5日因“左侧肢体行动不利1月余”初诊。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行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于外院住院行脱水降颅压治疗,现遗留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口干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边有瘀斑,舌底静脉曲张明显,脉滑数,应指有力。


体检:血压:130/75mmHg,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减退,左侧腱反射减弱,左侧病理征(+)。


【诊断】中医:缺血性中风(热毒蕴结,血瘀阻络);西医:缺血性脑血管病。

【治则与处方】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处方:
徐长卿(后下)30g,僵蚕15g,全蝎粉2g,蕲蛇粉2g,密蒙花15g,野菊花30g,生地黄20g,半边莲15g,海藻12g,川芎15g,地龙6g,甘草6g,络石藤30g,丹参15g。14剂。


〈二诊〉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较前好转,偶有头晕,口干不苦,大便二日一行,小便畅,舌红边有瘀斑,脉滑数,应指有力。
继以前方继服14剂。


〈三诊〉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得好转,左侧肢体肌力4+级,可扶拐独自行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无头晕,仍有口干,气短乏力,舌淡,脉缓。处方:

徐长卿(后下)30g,僵蚕15g,全蝎粉2g,黄芪30g,人参叶15g,野菊花30g,生地20g,半边莲15g,海藻12g,川芎15g,地龙6g,甘草6g。14剂。
【治疗效果】左侧肢体活动能力基本痊愈,日常生活基本自理。

【按语】《金匮要略》载治疗中风病的名方侯氏黑散和风引汤,前方中首味药是菊花,后方中首味药是大黄,不难看出,这两味药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两方中尚伍有黄芩、寒水石、滑石、石膏等清热解毒药,可看作是运用清热解毒药治中风病的先声。魏氏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中风证候学研究,提出“中风热毒论”思想,认为中风发生是以热邪为先导,而以毒为主病机,其病变模式是:热一毒一中风。主张清心疏肝以绝毒源,热极生风,火盛为毒是中风发生、演化的重要病理。故清热泻火解毒即成为息风之要键。本案中,以密蒙花、野菊花、生地、半边莲清热解毒以治本。以全蝎粉、蕲蛇粉、地龙、僵蚕等虫类药搜风剔络,活血化瘀,徐长卿、川芎、络石藤、丹参活血通络,海藻化痰。综观全方,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化痰,后期以益气扶正调理善后,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魏江磊医案,韩振翔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