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湿、水肿、淋、腰酸、泻

【医家】郑平东
【出处】橘井流芳——上海曙光医院经典医案赏析
【关键词】瘀、湿、水肿、淋、腰酸、泻火、痛、下肢浮肿、蛋白尿、痤疮、肾病、脾虚、舌红苔腻、高脂血症、舌红苔黄、眼睑浮肿、气阴亏虚、脉弦数、湿啰音、便秘、燥热、脉数、神清、口干、感冒、腹水、浮肿、积、痈、
【内容】
胡某,女性,52岁,福建人。2006年8月5日因“眼面双下肢浮肿伴腰酸半年”就诊。
患者于2006年1月24日起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双眼睑浮肿伴有腹水,渐至颜面,3日后又出现双下肢浮肿。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l0 9/L,中性80%,淋巴28%,血沉30mm/小时。尿常规显示: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当即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曾用普青抗感染,口服泼尼松60mg/日,并配合常规对症治疗。2周后浮肿消失,尿常规转阴性而出院。出院后的3个月中,患者从泼尼松 60mg/日的剂量开始逐渐减量,可每当用量逐渐减少至30mg/日时,又再出现尿蛋白+~++,虽然2次分别加入了静脉滴注CT×0.8g和1.0g后,疗效不明显,尿蛋白仍有+~++。
体检:满月脸,面部稍有痤疮,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钟,率齐,未及杂音。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压迹(++),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2个,白细胞1~2个。症见腰酸,口干便秘,舌红苔腻,脉弦数。
【诊断】中医:水肿(脾肾气阴亏虚,水浊湿瘀壅盛);西医:肾病综合征。

【治则与处方】益气养阴,化湿利水通络。处方为参芪地黄汤加减:


党参15g,丹参15g,生黄芪15g,山茱萸15g,薏苡仁根30g,玉米须15g,泽兰15g,黑荆芥12g,牡丹皮10g,赤芍15g,生地15g,杜仲15g,牛膝15g,乌梅15g,碧玉散30g,大黄15g,生甘草5g。14剂。


〈二诊〉投方14剂后复诊,患者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一),白细胞0~2个。患者腰酸改善,面部痤疮减少,偶有夜尿。体检:神清气平,心肺无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舌红苔黄脉数。
上方去赤芍,加茯苓15g,金樱子15g。再服2周。


【治疗效果】三诊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减少泼尼松用量至25mg/日,守方续服1月,配以金水宝及玉屏风散等成药。此后,每月逐渐减少激素的用量,同时根据症状变化和病情的控制情况,用中药进行治疗。虽然病情时有反复,但在续守原方的基础上坚持发扬中医的治疗特色,通过对化湿、利水、益气、养阴、固肾等药物的随证加减和配伍调整,有效地防治在激素撤退过程中因反跳、感染或感冒而引起的水肿和蛋白尿的复发。经过6个月调治,泼尼松的用量已减至5mg/日,经反复检查尿蛋白为阴性。
【按语】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使血浆蛋白的产生减少和排出增多,脾虚升降失常,水精不布,水失土制,从而引起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方中党参性甘,平。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生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茯苓性甘、淡,平,归肝、胃经。能解毒,除湿;三药共收健脾除湿,顾护中土之功。肾病综合征大多存在高凝状态,消除水肿还需配合抗凝治疗。方中丹参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能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赤芍性苦、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牡丹皮性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生地性甘、苦、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诸药共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山茱萸性酸,微温,归肝、肾经,能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金樱子性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能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乌梅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能敛肺,涩肠,生津;薏苡仁根性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健脾;玉米须性甘、平,归膀胱、肝、胆经,能利水消肿;泽兰性苦、辛、微温,归肝、脾经,能活血祛瘀,行水消肿;上述诸药合用能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又因长时间应用激素使患者燥热内盛,故用清热泻火祛风之药缓急。方中黑荆芥性辛,微温,归肺、肝经,能去风解表,止血。杜仲性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肝肾,强筋骨。牛膝性苦、酸、平,归肝、肾经,能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血下行。滑石性甘、淡、寒,归胃、膀胱经,能利水通淋,清热解暑。青黛性咸、寒,归肝、肺、胃经,能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生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郑平东医案,陈美芳整理)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