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痛、舌苔白腻、上热下寒、
【医家】夏奕钧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脘痛、舌苔白腻、上热下寒、胃脘疼痛、少腹胀、发热、高热、脾胃阳虚、脉濡数、热重、恶寒、口渴、汗出、寒热、溲黄、恶心、脉濡、淋、痛、
【内容】
陈某,男,22岁。
初诊:1988年7月21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脘痛5天。5天前因淋雨而发高热,伴胃脘疼痛。经西医输液抗菌解热等治疗,未见好转。
诊查:发热39.5℃,夜间较重,热重时弃被裸体,汗出热衰后体反恶寒,口渴不甚。胃脘疼痛,饥而作,纳则舒,按之痞硬;恶心,大便日行,小溲黄;舌苔白腻,脉濡数。
辨证:暑邪内入,上热下寒。
治法:辛开苦降,清上温下。
处方:黄连2g黄芩10g干姜3g桂枝3g制半夏10g陈皮10g大白芍10g川椒3g六一散15g(包煎)2剂
二诊:7月25日。药后热势大减,脘痛减轻,前方续服2剂。寒热已楚(36℃),按脘濡软,其痛未止,两少腹胀滞,舌苔白腻,脉濡不数。原方加乌梅5g、制附子5g,两剂而病愈。
按语:此证由脾胃阳虚于内、暑邪外侵、直入中焦而形成上热下寒,即前人所谓“邪入厥阴”之候。此非芳化清解所适应,故选黄连汤去参、草、枣,入黄芩、川椒、二陈等,以加重辛开苦降之力,而通调体内升降之机,祛邪外达。药后高热得平,脘痛亦见缓和,继因少腹胀滞、阳伤未复、肝气尚逆,故增入乌梅、附子助阳敛肝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