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伤寒、湿温、湿、舌苔黄

【医家】陆渊雷
【出处】陆渊雷医案
【关键词】痰、伤寒、湿温、湿、舌苔黄、口渴、热壅血瘀、邪热伤阴、消化不良、目赤肿痛、烂喉痧、舌尖红、双乳蛾、内热、便秘、腹痛、喉风、咳痰、温病、胃痛、痢疾、脉迟、头胀、牙疳、逆气、舌脉、头晕、胸闷、白喉、肿痛、阳虚、脉缓、燥、瘀、痛、
【内容】



初诊 伤寒十三日,喉间有黏痰,力咯始出,痰中夹血,口渴,舌苔黄而稀疏,舌上有不快之感,脉迟软,此汗伤津液也。
丹、元参各9克 麦冬9克 焦山栀6克


橘白9克 柴胡9克 淡芩4.5克
姜夏9克 太子参9克 花粉12克


炙甘草3克 望江南(连皮子)9克 生姜6克


二诊 药后痰较少,头中较清楚,口中感黏腻,时时需索茶汤润口,舌苔黄而不厚,见三角状,脉缓,真伤寒。
柴胡9克 姜夏12克 太子参9克
淡芩6克 黄附片18克 磁石30克


枣仁9克 花粉12克 竹茹9克


活芦根30克 生姜9克。
三诊 昨颇轻快乃进食太多而骤致胸闷作呕,仍口渴欲茶汤润,仍有黏痰,苔稀黄,脉不甚数。

柴胡9克 太子参9克 淡芩6克
姜半夏9克 竹茹9克 北沙参9克
川斛9克 磁石30克 黄附片18克


焦枳实6克 焦麦芽9克


四诊 每日欲啜水润口,今发现其喉左有白点,舌尖红。


麻黄3克 生石膏21克 杏仁9克
板蓝根9克 人中白6克 桑皮6克
桔梗6克

另:锡类散3克,时时吹喉。

【按】望江南:又名槐豆,江南豆。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的荚果或种子。甘苦,凉,有毒。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之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


锡类散:方出《金匮翼》卷五中所引名医张瑞符治咽喉腐烂、唇舌肿痛方,名见《温热经纬》卷五。由西牛黄5厘,冰片3厘,珍珠3分,人指甲5厘(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3分(焙),青黛6分(去灰脚,净),壁钱20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组成,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主治单双乳蛾、喉风、白喉、牙疳、烂喉痧、口舌腐烂。
此案虽然陆氏开首有“伤寒十三日”,但患者表现为一派湿温缠绵难愈的症候,而且从处方用药来看,所用大率为清热养阴、燥湿化痰、和解少阳的药物,也符合湿温的临床治疗法则,因此将其归入湿温证中。二诊说“真伤寒”,因有典型舌脉,属西医的肠伤寒病。

初诊陆氏以小柴胡汤加减。其中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太子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山栀子清热解毒,并透热于外,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热壅血瘀,故少配丹参活血消瘀以散热;邪热伤阴,故用麦冬、玄参养阴生津。乃是取清营汤中几味性味较平和的养阴清热药组。橘白能和胃化浊腻,正可清化湿温病邪;望江南连皮子具有清肝明目解毒之功效,对于本案的口中黏腻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可健胃,通便。
二诊咳痰减少,案中虽未明言,但从黄附片、磁石、枣仁这个药对可见,患者还有心神不济,阳虚不安之象,陆氏用此温潜之法,以温阳潜镇安心神。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再加用花粉、芦根、淡竹茹养阴化痰。三诊用药变动不大,至四诊湿浊已经基本清化,但喉中有不适,故陆氏以锡类散为主方,麻黄、杏仁、石膏等清透内热;板蓝根、人中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桑白皮、桔梗泻肺清热,去上焦之热。诸药合效清化湿温,病症痊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