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烦、苔薄白、脉弦细、营卫

【医家】沈绍功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心烦、苔薄白、脉弦细、营卫不和、汗多、胁胀、郁、外感、梦多、头晕、心慌、太阳中风、风寒表、月经前、舌脉、乏力、肝热、汗出、恶风、口苦、多汗、纳差、纳呆、产后、上午、时复、下午、月经、伤寒、淋、虚、
【内容】
刘某,女,49岁,已婚,公务员。
初诊:1998年12月4日。
主诉及病史:天癸将绝,经期紊乱,量多淋漓,经前阵发怕风,尤以背部为著,自觉轰热心烦,但测体温正常,左半侧汗多,头晕梦多,胁胀纳差,经后心慌乏力,曾经各项检查无阳性发现,诊为“更年期综合征”,曾服疏肝理气、养血调经、补益心脾诸法乏效,症状逐月加重,由病友带来门诊求治。
诊查:正值经前,轰热心烦明显,但面色正常,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营卫不和,肝脾失调。
治法:调和营卫,疏肝扶脾。
处方:桂枝10g炒白芍10g菖蒲10g郁金10g当归10g香附10g葛根10g生栀子10g木香10g大枣ˉ打10枚生龙骨30g云苓15g
二诊:12月11日。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经行5天而净,量已减少,轰热汗多缓解,胁胀解除,纳食增加,舌脉如前。嘱停服汤剂,改为上午服人参养荣丸6g,下午服丹栀逍遥丸6g,下月临经时复诊。
三诊:1999年元月8日。经事将临,轰热心烦没有出现,背部怕风亦已轻微,夜寐见梦,纳便正常,苔薄白,脉弦细。治守前法,佐以宁心。
处方:桂枝10g炒白芍10g菖蒲10g郁金10g当归10g香附10g云苓10g陈皮10g葛根10g白菊花10g仙鹤草10g夜交藤30g
四诊:元月13日。上方连服5天,经事刚尽,精神好转,体力增强,未见心慌,纳寐已调,苔薄白,脉弦细。嘱下月经前如有轰热仍服用前方。
按语:《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卫不和则既不能营内又不能卫外,而见轰热心烦,怕风多汗,治以桂枝汤加减以调和营卫。桂枝汤系仲景的“群方之冠”,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在《伤寒论》中专治太阳中风即外感风寒表虚证,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中别名阳旦汤,治桂枝汤证而兼心烦,口苦等里热证。本案轰热心烦,怕风汗出,苔薄白,脉弦细,为典型的营卫不和证。但并无外感风寒,而兼头晕梦多,胁胀纳呆的肝脾失调证。故在取仲景桂枝汤时,减去姜草的解肌泄邪,调和诸药之性。方中桂枝发散通阳,温经行血,既能和营又能和卫。芍药益血养阴,收敛阴气,以防桂枝汗散太过,两者一开一合,相反相成。大枣味甘,既辅桂枝和畅血行,又助芍药和营益阴。针对肝脾失调,用当归伍芍药的柔肝,香附、木香的疏肝,云苓、陈皮伍大枣的健脾。菖蒲配郁金,一透一疏,既利于营卫之和,又利于肝脾之调,为重要的辅佐药。葛根可除背部恶风。白菊、栀子清肝热而除烦。夜交藤宁神而止梦。生龙骨重镇而敛汗。仙鹤草既可调经止漏,又可凉血和营,还能扶正补气,对经漏怕风,汗多诸症均为适宜。另外,治疗妇女经事诸症临经前、行经中宜投汤剂辨证论治,经净后应以丸剂养荣疏肝为治。一般调治1~2个月经周期,常可获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