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脉细、腹泻、腹疼、湿、

【医家】黄文东
【出处】黄文东医案
【关键词】痛、脉细、腹泻、腹疼、湿、虚、便泻、腹痛、神疲、湿热、脾气虚弱、少腹攻撑、腹痛泄泻、夜寐不安、肝气乘脾、神疲乏力、苔厚腻、结肠炎、舌苔腻、乏力、多梦、大热、结肠、久泻、口苦、流注、脾虚、气滞、水肿、苔腻、泄泻、纳呆、燥、郁、
【内容】
周某,男,44岁
初诊1975年5月15日。
去年二月起大便夹血,外裹黏液。三月做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近来大便每日一至三次,左腹疼痛。粪检:白细胞0~2/HP,红细胞10~15/HP。长期来神疲乏力,多梦,纳呆。舌质带紫,苔腻,脉细。证属脾不健运,肠中湿热不清,气滞则腹痛,下注为便泻。病已年余,兼有肝气乘脾之象。治拟调气健脾、清肠化湿之法。方用健脾益气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炙甘草三钱

茯苓四钱 炒防风一钱半 白芍三钱

陈皮三钱 木香二钱 焦楂曲各三钱
秦皮三钱

六剂
二诊5月22日。
左下腹疼痛,大便日二次,质软,黏液减少。舌质带紫,根有碎纹,苔厚腻。近兼夜寐不安。
前方加合欢皮四钱。六剂
三诊5月29日。
左下腹仍觉隐痛,大便日二次,夹黏液,质软成形。
原方木香改为三钱。六剂
四诊6月5日。
腹部仍隐隐作痛,大便每日二至三次,质溏薄。
原方去茯苓,加生熟苡仁各四钱。六剂
五诊6月12日。
左下腹疼痛已见减轻,大便每日二次,略带黏液,尚觉爽利。口苦,舌苔腻、根稍厚。仍予前法。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炙甘草三钱
炒防风一钱 半白芍三钱 青陈皮各三钱
木香二钱 焦楂曲各三钱合欢皮四钱
地榆四钱

六剂
六诊6月21日。
治疗以来,食欲渐增,睡眠进步,体力也逐渐恢复。以往时有病假,近一月来已能坚持全天工作。左下腹偶有轻微疼痛,大便每日二次,基本成形,尚带少量黏液。最近粪检:红细胞2~4/HP。
再守原意。前方续服六剂。
【按】腹泻年余,神疲,乏力,脉细,辨证以脾气虚弱为主。由于脾不健运,湿从内生,流注肠中,郁而化热,以致大便夹血,外裹黏液,此为虚中夹实之象。平时腹痛隐隐,便前少腹攻撑作痛,系肝失疏泄,横逆乘脾之故。服药甚多,久治未效。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白芍、陈皮、防风抑肝扶脾;辅以秦皮清肠化湿,木香行气止痛,焦山楂、神曲消食和胃。使脾能健运,肝气渐和,肠中湿热得从下行,因而腹痛泄泻渐止,体力逐步恢复。本例便泻日久,热象不著,故未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清热药;并以脾虚为主,略呈寒象,故亦未用辛温大热之品。鉴于舌质带紫,根有碎纹,神疲脉细,既属阳气已亏,血行不畅,又有久泻耗伤营液之象,故用药偏重甘平微温,略佐苦燥,不能急于求功。辨证既明,常须守法守方,多服才能见效。

综述
上述四例腹泻,病情轻重不同,并有由浅入深的过程。轻而浅者,多由感邪、饮食所伤,病在肠胃,治之较易;深而重者,肠胃已伤,兼之脾阳不运,肾关不固,病及脾肾,阴阳俱虚,治之较难。《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又谓:“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黄医师认为,张氏之言,是慢性腹泻的治疗经验,确有指导实践意义。不但要顾到脾肾之本,还要注意虚中夹实,必须标本兼顾。如果汤药不能取效时,又当考虑丸药缓调,复方图治之法。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