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喘、肺气肿、慢性支气
【医家】邵经明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咳嗽、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动则喘、胸闷、哮喘、吐痰、气喘、感冒、肺肾气虚、喉中痰鸣、面色不华、舌苔薄白、神志清楚、体质瘦弱、胸闷不适、脉沉无力、咳喘、虚喘、
【内容】
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
梁××,男,61岁,工人。1987年7月28日初诊。
主诉咳嗽胸闷气喘已20年,加重10年。
病史患者1967年因感冒引起咳嗽,当时由于病情较轻,服用镇咳刺,咳嗽即止,但未注意根治,一遇感冒即咳嗽吐痰、胸闷气喘,闻及异味也感胸闷不适,虽然经常医治,服用氨茶碱、喘息定等平喘镇咳剂,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尤其近10年来,每逢入冬或感寒受凉,咳喘逐渐加重,严重时喉中痰鸣,动则喘即加剧,但吐痰不多,去年冬季因喘重而住院治疗。经×线胸部透视检查:“两肺透明度增强”,诊断为“慢支并发肺气肿”。经中西医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故来针灸治疗。
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动作缓慢,动则喘甚,面色不华,体质瘦弱。舌苔薄白,脉沉无力。
诊断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肺肾气虚型。
治疗理肺补肾,纳气定喘。
取穴:肺俞、大椎、风门。
配穴:①肾俞、关元、太溪;②尺泽、太渊。
操作:咳嗽甚时配尺泽、太渊。初治每日针灸1次,1个疗程(10次)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之间休息5~7天,继续治疗。
当年共针灸治疗49次,入冬喘闷未曾发作。为了巩固疗效,1988年7月13日起,又针灸治疗47次,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增加,行动喘闷减轻。患者为巩固远期疗效,又于1989年8月2日起到10月初连续针灸36次。该患者在3年夏秋季节中,前后共针灸132次,远期疗效得到巩固。而且患者的身体状况比针灸治疗前好,体质增强。
按语该病是呼吸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疾病,要研究对本病的治疗,首先要有明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次,要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治疗难度,树立连年夏秋季节长期治疗的信心,才能治愈这种复杂的疾病。
针灸对该病的治疗,仍以上述“三主穴”为主,配肾俞、关元、太溪。肾俞属膀胱经的俞穴,是肾气输注之处,有补益肾气,壮水益火,强健气化的作用;关元属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具有培肾固本,补益下元之气的作用;太溪属肾经的原穴,有滋肾阴,壮元阳、纳肾气之功。“三主穴”配肾俞、关元、太溪具有补肺固肾、增强体质,治疗肺肾失纳之虚喘的功效。
该病患者多是年龄大,病程长之人,由于本病易于反复发作,所以作者采用了长期反复治疗的方法,才能获得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