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湿热、阴痒、口干喜饮、

【医家】黄绳武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湿、湿热、阴痒、口干喜饮、肿痛、肝经湿热、肝肾不足、外阴瘙痒、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苔薄白、脉弦细、腰酸痛、小便黄、热利、月经、口干便结、舌质淡红、舌淡红、狼毒、耳鸣、秽浊、脉细、白带、头昏、泻血、痛、虚、郁、燥、
【内容】
张某,女,32岁,已婚。
初诊:1975年8月16日。
主诉及病史:自1975年8月4日起感觉外阴瘙痒,两天后肿痛、破溃、渗液。伴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喜饮,手足心热,大便正常,小便黄。经用制霉内服方无效而收入住院治疗。
诊查:症状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此属湿热内困、损伤任带之脉,致使秽浊之液下流,湿则生虫,虫蚀阴痒;热蕴于内,故口干喜饮,小便黄。
治法:治拟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内外同治。
内服方:生地30g车前草15g赤芍10g丹皮10g甘草6g泽泻10g木通6g茵陈15g柴胡6g土茯苓30g
外洗方:黄柏15g蛇床子15g寻骨风15g野菊花15g土茯苓30g明矾15g
外擦方:冰片15g蛤粉30g雄黄6g青蒿6g加香油调搽
二诊:9月3日。经以上治疗后,外阴肿痛、破溃、流水明显好转,但外阴仍痒,余症同前。苔薄白,脉细。
内服方:生地30g木通6g茵陈15g柴胡6g土茯苓30g蛇床子10g车前子15g赤芍10g丹皮10g泽兰10g苦参12g
外洗方:黄柏15g野菊花15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寻骨风15g狼毒12g生明矾15g
外擦方:同前。
三诊:9月20日。月经于9月7日来潮,量中等,色暗红。经期停用内服药,仍用外洗方。9月11日月经干净,继服上方内服药。
四诊:9月26日。外阴痒消失,已无红肿及疼痛感。白带不多。头晕耳鸣、口干喜饮等症基本消失。检查外阴正常,出院。
按语: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经湿热,循经下注,故外阴瘙痒,肿痛破溃,虽非重笃,但奇痒难忍。热盛则口干便结,湿盛则溃面渗液,虽阴痒属湿热所致,而湿热之所以内蕴与本身虚弱亦有关系。《女科经纶》曰:“妇女有阴痒生虫之证也。厥阴属风木之脏,木朽则生虫,肝经血少,津液枯竭,致气血不能荣运,则壅郁生湿,湿生热,热生虫。”又肾主前后二阴,开窍于耳,生髓充脑,其府在腰,故患者有头昏、耳鸣、腰酸痛、手足心热等肝肾不足之象。当此之时,患者以肝经湿热为急,首当祛邪,对症以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过于苦寒,该患者舌淡红、脉弦细兼见肝肾不足之见证,故易龙胆草为茵陈,为清利湿热之要药。并重用生地配丹皮、赤芍,生地养血,赤芍、丹皮泻血分之火,以达到养血清热、消肿止痒之目的。再加车前、木通、泽泻助茵陈清利湿热。重用土茯苓解毒,柴胡疏肝,共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功,同时配合外洗、外搽之药,燥湿解毒,增强疗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