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尿频、身热、口渴引饮

【医家】胡建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发热、尿频、身热、口渴引饮、低热、下午、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腻、上午、无汗、湿、小儿夏季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发汗解表、气阴亏虚、脾肾阳虚、舌苔薄腻、面色苍白、脉细略数、多饮、小儿、消瘦、神清、消毒、神疲、纳呆、
【内容】
沈某,男,12岁。
初诊:1968年7月20日。
主诉及病史:近数年来,每逢夏令辄发低热。今年入夏以来,略有低热已一月余。近1周来,盛暑酷热,下午发热达38℃以上。无汗,口渴引饮,尿频而清长,食欲不振,消瘦。1月来曾先后服用藿香正气丸、甘露消毒丹、抗生素、APC等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诊查:神清,精神委顿,形体消瘦,面色少华,掌心灼热。舌质淡,苔薄腻,脉细略数。心率88次/分,律齐。体温37.6℃(上午10时测量)。
辨证:暑热熏蒸,腠理闭塞,津液受灼,气化失常。
治法:清化暑热,解表固元。
处方:鲜藿香9g鲜佩兰9g羌活15g青防风9g板蓝根15g蚕茧10只鲜芦根30g 3剂
二诊:7月23日。服上方药后,溱溱出汗,皮肤潮润,昨起身热基本退清,下午最高体温37.2℃。尿频、口渴引饮等症已减。胃纳好转,精神渐振。舌苔薄腻,脉象濡细。心率76次/分,体温36.9℃(上午10时测量)。前方尚称合度,再守原意。
处方:鲜藿香9g鲜佩兰9g羌活6g青防风6g板蓝根15g蚕茧10只3剂
三诊:7月26日。近日来身热退清,昨日下午最高体温37℃。身上有微汗,口微干,饮而不多,尿频续减,面有华色,精神亦佳,纳食较香。舌质淡,尖红,苔薄腻。体温36.8℃。再予前法参入益气养阴之品。
处方:太子参12g北沙参12g大白芍15g肥知母12g鲜藿香9g鲜佩兰9g羌活4.5g板蓝根12g蚕茧8只5剂
按语:暑热证多见于幼儿或10岁左右的儿童。因发病于夏季,故名“暑热证”,又称“小儿夏季热”。沪地俗称“吃茶撒(读作‘咱’)尿(读作‘世’)病”。患儿一般体质素弱,往往病程可达百日之久,秋凉后症状渐渐减轻。由于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故对小儿健康威胁很大。本例以发热、无汗、口渴引饮、尿频、纳呆为主症。由于暑热熏蒸,腠理闭塞,肺胃津液受灼,下焦气化失常,导致本证。故处方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清解暑邪;羌活、防风祛风化湿,发汗解表;板蓝根合芦根之甘寒以清热生津;蚕茧固涩下元。3剂药后出汗甚畅,多饮多尿减轻,身热基本退清。续服药3剂,身热退清,精神、胃纳均佳。鉴于患儿低热日久,气阴亏虚,故于三诊时加用太子参、北沙参、白芍、肥知母以益气养阴清热。本例患儿年龄较大,病程较短,证势尚不属于严重。如幼儿发热已久,出现面色苍白、精神疲惫、食欲丧失、体重下降,乃暑热灼伤气阴,甚至脾肾阳虚。方中应适当加入党参、沙参、石斛以益气养阴,或用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以温肾固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