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湿、癃闭、湿热弥漫三

【医家】
【出处】中国男科医案
【关键词】下午、湿、癃闭、湿热弥漫三焦、发热、黄疽、热利、早衰、昏迷、急性胆囊炎、肝胆郁热、恶心呕吐、全身浮肿、动脉硬化、大便不通、脉滑无力、血压下降、小便自利、舌质红、脉滑数、舌苔腻、微热、胀满、压痛、恶寒、休克、浮肿、腹痛、呕吐、无尿、颈软、湿热、肠鸣、舌燥、中毒、黄疸、吐、
【内容】
周××,男,78岁,农民,外院会诊病历号:34785、会诊日期:1961年8月25日。
问诊:患者于1961年8月21日因发热5~6小时,呕吐五次而入院。入院后当时下午五时许,突然感觉恶寒,继而发热,并伴有阵发性腹痛,局限于上腹部,伴有恶心呕吐,吐出物为食物残渣,曾解黄色稀软便一次。于次日下午神识稍有朦胧,皮肤发现黄疽。经检查: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腹部略胀,无肠型。在右上腹肋下有15×12厘米大小的肿物,肿物柔软,能随呼吸活动,压痛不明显,肝脾触诊不满意,四肢对称。初步拟诊急性胆囊炎梗阻性黄疽,休克,动脉硬化症。于8月24日下午四时半,于局麻下作胆囊造瘘术。术后一般情况恶化,神志半昏迷,血压下降至100/90~50毫米汞柱。术后至次日下午尿量不到5毫升,呼吸深而速,脉搏70~80次/分。当时体检,巩膜发黄,两肺呼吸音粗糙,无湿性啰音,心音稍低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略胀满,肠鸣正常,膀胱区叩诊呈鼓音,下肢无浮肿。血液检查:非旦白氮11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24.6毫升%,血钾18.2毫克%,血钠279.2毫克%,血氯化物479.7毫升%。自术后即开始输液输血,纠正酸中毒,及调节电解质平衡,但仍未排尿。又曾作两侧肾囊奴佛卡因封闭及针灸治疗均未见效。自膀胱导尿,亦无尿液排出,乃于8月25日晚急请中医会诊。
现症:神志时或昏迷,喃喃自语,两目及周身发黄,身有微热,四肢微凉,全身浮肿,时出冷汁,小便已二日未解,大便不通。
望诊:舌苔腻而垢,舌心黄黑,面色稍赤,口于舌燥,两目及周身皮肤如橘皮色。
闻诊:口有恶臭。
切诊:脉滑无力。
辨证:肝胆郁热,脾家湿盛,湿热弥漫三焦,上窜心包,已有正不抗邪之势。邪热壅遏于上,雨露不布,且年迈肾气早衰,故症见小便癃闭不通。
立法:治宜补益气血为当务之极,兼以利湿以祛其邪。
处方:西洋参10克杭白芍30克全当归15克大生地15克钗石斛12克麦门冬10克天花粉15克绵茵陈15克炒知柏各10克枯黄苓10克车前子10克<包>益元散10克<包>粉丹皮10克金银花15克赤获苓15克川贝母12克全瓜蒌10克紫肉桂1克二剂。
治疗经过:二诊(8月26日):服药后,尿量即逐渐增加,至26日晨即自行排尿900毫升,色较淡黄透明,尿比重1.010。至26日夜晚,全天尿即达3600毫升,尿比重1.005~1.010,神志清醒,诉有饥饿感,要求进食。血液检查:非蛋白氮为67毫升%,二氧化碳结合力32.3毫升%,血钾18.4毫克%。仍继服上方一剂。
三诊(8月27日):今日尿量约3000毫升左右,发热渐退,精神己恢复正常,黄疸渐退,脉滑数,舌苔稍黄,舌质红,再以清热利涅退黄,调补心气,少佐养阴之法。
北沙参18克绵茵陈15克赤茯苓18克大生地12克杭白芍1.5克地骨皮6克川贝母10克全当归10克寸麦冬12克金银花12克钗石斛12克肥知母12克蒲公英15克西洋参18克<另煎兑服>三剂。
药后尿量增多,一般情况好转,血压在120~130/70~8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结合力33.6毫升%,非蛋自氮44毫克%,血氯化物526.5毫克%,钠312.7毫克%,症情恢复正常,继续休养,经西医调治后痊愈出院。
【北京中医医院《中医临床验案选录》“治疗癃闭一例”】
按:病者古稀之年,肾气早衰,加之术后肝胆湿热弥漫三焦,遂成癃闭。治宜扶正,方中西洋参益气补中,生地、石斛、麦冬、花粉养阴生津,归、芍和血养血,益元散、苓、车、茵陈清热利湿,肉桂导龙入水,这样正气复、湿热去,则小便自利。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