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浮肿、脉细数、舌根、烦

【医家】
【出处】中医内科急症医案辑要
【关键词】全身浮肿、脉细数、舌根、烦躁、水毒、烦躁不安、口舌糜烂、皮肤粗糙、面色灰滞、口渴欲饮、神志昏迷、舌苔薄黄、大便秘结、表情淡漠、小便短少、神志恍惚、脉弦数、舌质红、苔根腻、咳嗽、溃疡、昏迷、腹水、鼻衄、少尿、舌边、舌光、身肿、肾炎、胃炎、消瘦、热利、虚、积、痰、
【内容】
水毒凌心,蒙蔽清窍(尿毒症)
张××,男,26岁,吉林农村青年。1975年8月患肾炎,住当地医院治疗,未见好转。同年11月转入上海××医院住院,诊为胃炎尿毒症,经用激素、利尿剂等治疗,症状未见改善,后加入环磷酰胺等仍无效。全身浮肿、腹水、少尿(最少为100毫升/日),血非蛋白氮140毫克%,尿蛋白(+++),白沉60毫米/小时。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进入浅昏迷状态。1976年2月14日邀孙师会诊,改用中医药治疗。
初诊:患者全身浮肿,满月脸,面色灰滞带黑,皮肤粗糙,呼吸浅急,腹部膨大,小便短少,鼻衄,口腔粘膜及舌边有多处溃疡,舌质光红,舌根黄腻苔,脉细数,烦躁不宁,神志昏迷。脉症合参,此乃水毒之邪凌心,蒙蔽清窍。拟以利尿泄浊为主,稍佐益气。处方:泽泻15克冬葵子30克葶苈子15克鸭跖草30克车前草30克泽兰30克意仁根30克冬瓜皮30克白参9克(另煎,冲)黄芪30克沙参30克生白术15克抗热牛黄散0.6克(冲)
二诊(2月20日):上方鼻饲二剂,尿量较多,大便一次,杂有少量黑便。连续服用原方,神志渐清,尿量增加(达1000毫升/日以上),诸症好转,病趋稳定,但全身浮肿仍较明显,表情淡漠,大便秘结,舌苔薄黄,口渴欲饮,当防反复,原方去白参、黄芪,加黄连4.5克(另煎,冲),鲜生地30克,石解15克。煎汤代饮,每日一剂。另予生大黄15克,金钱草60克,六月雪60克,煎取药液200毫升,保留灌肠。三剂。
三诊(3月6日):病情稳定,神志清晰,知饥思食,二便调顺,但全身浮肿消退不明显,咳嗽粘痰,舌质红,苔根腻,脉弦数。治法仍以驱邪为主。处方:金钱草30克葶苈子15克泽兰30克车前子草各30克西瓜皮(干)30克太子参30克黄芪15克生地30克沙参30克生大黄10克(后入)。二剂。
服药后连续得大便八次,尿量较多,每日2000毫升左右,全身浮肿开始消退,症状继续改善。以后守原方去大黄,加石斛15克,煎汤代饮,连进十剂。后再以泄热利尿,益气养阴之剂进行调治。到3月下旬,全身浮肿已退,略呈消瘦,食欲旺盛,每日能食一斤左右。病情稳定,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随访半年,眠食如常,精神良好,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均已正常。
(《中医杂志》84,12:14孙式庵医案)
按:此案屡经通利,遂得痊愈,可见治疗危重病证,逐邪仍为一重要法则,不可因其危而因循苟且,怯于攻逐。当攻逐者,断然攻之,祛邪即是扶正,邪去方得正安。该案云:“即使在正气大衰的危重病证,他也敢于大胆祛邪,而疗效往往甚佳”,此语未免欠当。或攻或补,当以辨证为依据,该攻则攻,该补则补。若正气大虚,仍大胆祛邪,则未必可取。邪未除而正已亡,病未祛而命已殒,医之咎也。
此案虽愈,然辨证施治不无可考究处。舌光红。脉细数,为水蓄阴伤之证,故烦躁神迷,口舌糜烂,当滋养阴液。舌根黄腻,乃浊邪停积于下,水蓄而腹膨身肿,泌别失司而溲少,当洁净府,去菀陈莝,逐其浊邪。初诊重于利而失于通,重益气而失于滋养,至三诊始加大黄、生地、后加石解、渐臻于妥贴,其效始著,邪去正安,神明乃复。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