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外感、喘、痰、大便调
【医家】邹治文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哮喘、外感、喘、痰、大便调、舌淡红苔薄白、烦躁、舌红、脉细、支气管哮喘、咳嗽减轻、面色不华、脉细略数、苔花剥、咳喘、咳嗽、流涕、内伤、纳可、气粗、苔白、小儿、阴冷、纳少、哮、虚、燥、
【内容】
赵某,男,5岁半。
初诊:1998年12月2日。
主诉及病史:哮喘发作3天,加重半天。患儿1岁8月患“支气管哮喘”,以后每年哮喘发作3~4次,在外院就诊,诊为“哮喘”。去年9月开始每天吸入治疗,至今,哮喘仍有发作,每次发作均为对症处理。3天前,咳嗽、无痰、流涕,半天前加重,夜咳明显伴喘憋,纳少,大便偏干。
诊查:精神差、面色不华、形体虚胖,呼吸气粗,咽不红,扁桃体Ⅰ°肿大,心脏听诊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哮鸣音,舌红有裂纹,苔白,脉细略数。
辨证:外感风寒,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止咳平喘以治标。
处方:炙麻黄5g杏仁9g银杏9g甘草3g紫菀9g苏子9g莱菔子9g瓜蒌15g前胡9g枇杷叶9g川贝9g地龙9g 3剂
二诊:12月5日。3剂药后,咳嗽减轻,夜咳消失,有痰,纳食增,大便调,舌红尖有芒刺,苔花剥,心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偶及干鸣音,脉细。治法不变,继用上方去瓜蒌,加沙参9g,再进4剂。
三诊:12月9日。已不咳喘,但烦躁起急,纳可,大便调。咽红,心肺未见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按缓则治其本原则,予以调理脾胃治本,预防哮喘再发作。
处方:生龙牡各30g(先下)浮小麦9g青黛(先下)3g莲子心3g白芍9g甘草3g藿香6g莱菔子9g化橘红6g苍术9g 7剂。
四诊:12月16日。服上方后,烦躁减轻,继以上方加五味子、枸杞子,去藿香、莱菔子,再进14剂,患儿纳食佳,性情平和不烦,二便调。随访2年,哮喘未再发作。
按语:哮喘病因,外感多是风寒,内伤饮食等。发作多在天气阴冷之时,病程较长,反复不愈,本例系外感风寒,引动伏痰,肺失宣降所致。宣肺止咳平喘仅可解除哮喘症状的一种治标常法。而真正的治本,宜抓紧缓解期的预防治疗,目的在于改变患儿的体质。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佐入滋补肾阴之品。在选药上应考虑到小儿脏腑娇嫩,消化力薄的特点,给予补而不燥,滋而不腻的药物,使调理得以顺利进行。本组药物曾通过透射电镜研究巨噬细胞超微结构,表明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同时又能增加免疫球蛋白活性,特别是使IgG达到正常。继承和发扬了“四季肝脏不受邪”、“元气根于脾”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