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阳、痰饮、烦躁不安、气逆

【医家】王孟英
【出处】回春录新诠
【关键词】戴阳、痰饮、烦躁不安、气逆、虚、躁动不安、下焦虚寒、倦怠懒言、真寒假热、舌胖嫩、鼻出血、便溏、口渴、脉大、气短、苔黑、亡阳、心悸、阳虚、伤寒、燥、
【内容】
一何叟,年近八旬,冬月伤风,有面赤气逆、烦躁不安之象。孟英曰:此喻氏所谓“伤风亦有戴阳证也”。不可藐视①。以:东洋人参 细辛 炙甘草 熟附片 白术白芍 茯苓 干姜 五味 胡桃肉 细茶 葱白,一剂而瘳。
孟英曰:此真阳素扰②,痰饮内动,卫阳不固,风邪外入,有根蒂欲拔之虞。误投表散,一汗亡阳。故以真武、四逆*诸法,回阳镇饮,攘外安内以为剂也,不可轻试于人,致干操刃之辜,慎之慎之!
注:①商务本作“忽视”。②商务本作“真阳素虚”。
按:“戴阳”之证,乃下焦虚寒,阳气浮越。与“阴盛格阳”之内真寒、外假热在病理变化上虽皆属真寒假热,但临床见症却有内外、上下之分。阴盛格阳为肌表出现浮热, 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苔黑润而舌胖嫩,脉豁大空虚等。戴阳则见足冷心悸,溲清便溏,气短吸促,或倦怠懒言,而面却浮红,甚至口鼻出血,脉大而芤。二者皆属危象,往往互见,难以截然分开。
此案因伤风小恙而出现此症者,盖患者已近八十高年,下元衰惫,真阳式微,故伤风小恙虽未经发散,亦足以扰动元阳,挟素有之痰饮而浮越。类彼戴阳之证而出现面赤气逆,烦躁不安。王氏因其内挟痰饮,故选用真武汤*,更加四逆、参胡饮*等组合成方,其中用参、附、姜、胡桃、五味以回阳纳气;茯苓、细辛撤饮;细茶、葱白以散风寒。但恐姜、附、辛、葱等辛味太过,非阳虚之体所宜,复以五味、 白芍等酸敛以监之,防其太过。人谓孟英治病,悉用滋润清解为法,用药偏于寒凉而力诋温补。观其此案,悉本仲景成法,按证施方,固无门户之见。细玩此方,温阳而不伤燥,温补又能散邪,理法严谨,无太过与不及之弊。非熟娴《伤寒论》者,莫克臻此化境。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