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心烦、虚、四肢无力、

【医家】宋孝志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汗出、心烦、虚、四肢无力、夜寐多梦、精神恍惚、苔黄少津、精神病、脉沉细、脉弦细、舌质红、脏躁、头眩、伤阳、肉瞤、内热、胸闷、胸痛、口渴、口干、虚热、晕厥、嗜睡、痹、郁、
【内容】
陈某,女,56岁。
初诊:1992年2月21日。
主诉及病史:一个月前在辅导侄儿功课时,因其侄儿突然晕厥而心情紧张,顿时汗出如洗,后即心中烦乱、精神恍惚。立即被家人送至医院。经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时悲伤欲哭,心烦欲喊,发作时先以汗出为兆,发作后汗止而四肢无力,不能看数字,否则即头眩欲厥。两周前外院拟诊为“反应性精神病”。经服镇静及催眠药物治疗,症状虽有减轻,但嗜睡,噩梦繁杂,日间喜独居,时有肌肉瞤动,口干,口渴,饮水数盏方息。经人介绍前来医治。
诊查:神情呆板,语言失序,叙述病情时悲哭不禁,两手发抖。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沉细。
辨证:汗为心液,猝惊伤心,心气内虚,不能敛津,汗泄耗伤心阴。病为惊汗脏躁。
治法:滋阴敛汗,调和营卫,镇摄浮阳。方以二加龙骨汤加味。
处方:白薇12g炮附子9g生龙骨15g(先煎)煅面蛎15g(先煎)白芍12g炙甘草9g生姜3片大枣6枚7剂
二诊:汗出发作次数减少,虽有心烦,但欲呼欲喊之症已平,能外出活动,但不喜见人。即于方中加草决明15g、当归9g以清肝通络。7剂。
三诊:诉因家中来客说话多些而复作汗出濈濈,心中懊〓,不可名状。脉弦细。上方去炮附子、生姜,加杏仁6g、茯苓12g。 7剂。
四诊:病人言和气爽,自诉前症均已平,惟夜寐多梦。方中去白芍、白薇,加炒枣仁15g、炒山楂12g以养血安神定志。7剂。
五诊:药后,每日能坚持为其侄儿辅导功课2小时。但思考问题过多时而感觉胸闷,胸痛。
改用下方:茯苓12g杏仁9g炙甘草9g煅龙牡各15g炒枳实12g炒枣仁15g红花3g柏子仁9g嘱连服药14剂,以调气和血,养心益志,宣痹畅络。
按语:患者因触惊所致,惊则气乱,损伤心气,汗随气泄,汗为心之液,汗出无度则心阴耗伤,浮阳外越则汗出更甚,故病证日渐加重。阴伤而生内热,热扰胸中;肝气佛郁,与热互结,内扰心胸,故欲呼欲喊,悲泣无常。本证病在心、肝。《金匮要略》云:“虚弱浮热汗出者”当以二加龙骨汤。方中白薇清虚热,兼以滋阴;白芍养阴柔肝;炮附子固护心阳,以防其汗出伤阳之虞;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以敛心气;牡蛎、龙骨滋阴清热、敛汗镇摄共奏滋阴敛汗、调和营卫之效。三诊时证虽似与病初雷同,但此期脉由沉细转弦细,知其阳气已启,而肝胆之气未和。故方中去炮附子、生姜,换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和肝胆并清旷胸阳。药后病人果然阴阳平秘,气调血行,营卫调和,诸证悉平。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