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四肢不温、水气上凌

【医家】徐迪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高血压、四肢不温、水气上凌、阴虚阳亢、阳虚、浮肿、心慌、咳喘、全身浮肿、阴损及阳、心烦易怒、咳嗽气喘、脉弦涩、舌苔腻、湿啰音、舌暗红、尿少、脉弦、口干、头晕、胸闷、乏力、喘、湿、
【内容】
童某,男,65岁。
初诊:1982年8月9日。
主诉及病史:患原发性高血压十余年,间断服药,血压未能控制。刻下咳嗽气喘,全身浮肿,心慌乏力,四肢不温,尿少,行动需人扶持。
诊查:面色浮白,语声短促,舌暗红胖,舌苔腻浊,脉弦涩短略伴结代。血压180/110mmHg,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听诊主动脉第二音亢进,肺底有湿啰音。
辨证:心肾阳衰,水气上凌。
治法:温阳泻肺。
处方:红参10g制附片10g黄芪50g桂枝7g炒白术6g葶苈子12g茯苓、泽泻各15g五茄皮15g广皮6g 6剂
二诊:咳喘大减,浮肿亦退,精神食欲好转,尿量增多,浊苔趋化,血压降为160/96mmHg。前法合拍,原方加桑寄生15g再服6剂。
三诊:咳喘平定,浮肿退尽,食欲已振,二便自调,肢体转暖,面有红色。原方去葶苈、加五味子9g再服6剂。患者前后共诊12次,服药六十余剂,观察1年,病情稳定、能室外活动,自理生活。
按语:高血压患者之早期多见头晕脑涨、面热口干、心烦易怒、舌赤脉弦等阴虚阳亢证候,自当滋阴潜阳,方克有济;若误用温热,犹火上加油,病演愈烈。不过临床阴虚阳亢既久,亦可阴损及阳,出现阳虚证候;此时再用滋阴潜阳已非宜事,用温热之剂却在所不辞,此即中医辨证论治之精奥。本证病情久延,喘肿甚剧,心慌胸闷,面色浮白,四肢不温,血压虽高,但却是心肾阳衰,水气上凌之证,选用温阳泻肺自为当务之急。本方参附二药为君,益心气而助肾阳;以黄芪、桂枝为臣,补肺气而通达腠理,温通十二络脉;再拟以亭苈、苓泻,以泻肺实而引水下行,奏急则治标之功;佐白术、广皮健脾而化中州之湿,助后天生化之力;生姜行水消肿为使药。全方配伍得当,标本兼顾,故奏效颇神。本证血压本高,投药之后,血压渐平,说明高血压有阳虚证者,酌情使用参芪、附、桂,反有裨益。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