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谵语、汗出、发热头痛

【医家】费承祖
【出处】费绳甫医话医案
【关键词】暑湿、谵语、汗出、发热头痛、无汗、苔白、口干、伤寒、虚、口渴引饮、神昏谵语、寒湿、发热、头痛、发热无汗、恶寒无汗、脉浮弦、痉厥、神昏、口渴、湿痰、恶寒、湿温、不寐、不解、有汗、泄泻、项强、壮热、苔黄、肢冷、外感、心悸、痰、痛、郁、汗出不畅、舌苔白润、发热口干、呕吐泄泻、热入血室、恶寒发热、大便泄泻、头项强痛、痛不可忍、脉浮缓、苔白滑、口开、阴虚、腰痛、烦躁、恶风、风痰、感冒、恶热、外热、神清、头眩、自汗、头重、咳嗽、内热、寒热、里寒、脘痞、亡阳、温燥、红疹、热症、狂、湿、
【内容】
安徽孙唯斋,为吾乡小河司巡检,患发热头痛项强,自汗恶风,咳嗽苔白,脉浮缓。此太阳风伤卫,而兼犯手太阴肺经也。
桂枝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川厚朴一钱 苦杏仁三钱 一剂汗出而愈。
江阴石少梅,患发热头痛,项强腰痛,恶寒无汗,烦躁苔白,脉来浮紧。此本有里热,为外来之风寒所束,营卫不通,里热无从外泄也。非发汗以通其营卫不可。
麻黄一钱 桂枝五分 杏仁三钱 甘草五分 石膏三钱
一剂即汗出、热退、躁止而安。余之用伤寒法而不泥伤寒方,类如此云。
上海王君佐才,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牵及腰背,无汗苔白,脉来浮紧,太阳经寒伤营症也。
麻黄一钱 桂枝一钱 酒炒羌活一钱 苦杏仁三钱 甘草一钱生姜三片
一啜而病悉退。
广东郭君道斋,发热无汗,头痛如劈,至于如厕仆地,呼号不已。急延余诊,脉来浮弦而紧,亦太阳经寒伤营症也。先以藁本、川?芎、羌活、防风各三钱,浓煎,纳面巾浸令透,即起绞干,乘热敷其头。巾仅两易,而痛顿止。更与酒炒羌活一钱五分、防风三钱、荆芥三钱、甘草八分,煎汤饮之,一剂即汗出热退,其病若失。其尊人仁山曰,病来甚急,而势甚险,先生治之,药甚轻而效甚速,能不令人倾倒?余曰,此本麻黄汤症,麻黄之效诚速,而执事未必敢用。以此等轻药重投代之,执事不疑,而效亦未尝不速也。
常州杨君廷选之夫人,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呕吐泄泻,胸腹痛不可忍,舌苔白润,脉浮弦而缓。此内有寒湿,而外感风寒也。风寒非温散不解,其治在经;寒湿非温燥不化,其治在腑。乃参用麻桂平胃法。
酒炒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五分 荆芥一钱五分 苏梗一钱五分焦茅术一钱五分 川厚朴一钱 赤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甘草五分生姜三片
一剂,表里之症悉退而愈。
上海吴君仲祥之妻,患伤寒,先恶寒而后发热无汗,苔白头痛。医用寒凉药,即胸脘闭塞,呼吸之气难以出入,势濒于危。急延余诊,右手脉已不应指,左寸关尚浮弦。风寒已伤营卫,加以寒凉遏抑,引邪入里。伤及中阳,气道不通。向来阴虚痰重,不胜麻、桂。
防风二钱 荆芥一钱五分 苏梗二钱 葱白二钱 半夏一钱五分橘红一钱 杏仁三钱 厚朴一钱 甘草五分
一剂,胸脘即舒,气道流通。再剂,汗出、热退而愈。
伤寒热入胃中,与糟粕相结,则为口渴引饮,谵语无伦;热入血室,则为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温热湿温、阳明散漫之热,熏蒸心包,则为口渴引饮,谵语无伦,神识乍清乍昏。是凡见以上诸症,罔不由于热者也。温热湿温,固为热邪,即系伤寒,亦必在寒邪已化热之后,历古至今,几若印板文字矣。广东郭映堂少君之症,竟有不然者。郭君住南市杨家渡,其少君鋆益,年十三岁,丁未七月十五日,发热头痛,大便泄泻,八、九日不退。驯至口渴引饮,神识乍轻?乍昏,谵语无伦,入夜尤甚,始就治于余。诊其脉,仅浮弦,并不洪数。苔白滑润,满布至尖,舌并不绛。且病逾一候,尚点汗未得,断为外感风寒,失于温散所致。然风寒着人,人身中温暖之阳气,本有化邪为热之能力,且已发热至八九日,乃外显热象而内实未化者,必前手误用栀豉、银翘温热治法,遏抑其邪,邪不得越所致。凡寒邪所至之地,皆阳气不到之处。阳气不得行于营卫之间,而但周旋进退于脏腑之中,则是阴反在外,阳反在内。人身之有阳气,犹天之有日光。阳为阴掩,犹之日为云遮,其光不显,故神识乍清乍昏也。谵语无伦,入夜尤甚者,夜则营卫行于阴,阳盛则阳愈受桔,不与阴和,反与阴争也。渴而引饮者,凉药助其湿痰,湿痰碍其运行,浊饮不去,则津液不生也。病因于寒,邪不在里,但用辛温之剂,使遏抑之风寒外达,内停之痰湿渐消,则一切假热之症,皆能自退。
防风二钱 荆芥一钱五分 苏梗二钱 苍术一钱 厚朴一钱半夏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葱白为引,二钱
两剂而泄泻即止,头痛口渴,神昏谵语皆减。惟汗出不畅,热退未清耳。前方加桂枝一钱,羌活一钱,生姜三片,又两剂而得畅汗,热退尽,神识清,谵语止,白苔化,风寒湿痰。律肃清。改用生津益气,善后而愈。此病下手,本当即用姜桂,则凉药遏抑之寒邪,易于外解;以神昏谵语,且兼口渴,举世莫不以为热,虽用药者独具真知灼见,自信不谬,能保病家之不疑而他图乎!惟先用轻淡之品,使稍见功效,而后加重,则病家之心安,而吾辈救人之志遂矣。粗工不察,以为热症,治以寒凉,转遏转深,转深转郁,待郁久化热,则弄假成真,逼入心包。温之则劫阴,凉之则增遏,即用开达,亦多不及矣。余故尝曰,治病必先辨症,辨证须辨兼症,徐洄溪谓:有一症不具,即须审慎”者,固难为“见病治病、知常不知变者”道也。
孟河金奎官,发热,有汗不解,脘痞作痛,神昏谵语,时常痉厥,口口干苔黄,中心灰黑厚腻 医皆束手无策,请余诊之,脉来沉实而滑,此阳明内热,非急下存阴,不能挽救。
酒炒大黄五钱 芒硝三钱 枳实一钱 厚朴一钱
一剂,大便畅行二次,热退神清,痉厥皆止。以粳米熬粥,缓缓与服。约两日,即知饥而痊。
上海水果行吴君顺昌,大便水泄,肢冷如冰,头眩心悸,人事昏沉,舌苔后半节黄,前半节白。余诊其脉,迟缓细弦,断为暑湿内伏,外来暴寒直中太阴,脾土无砥柱之权,真阳有式微之危。苛先清暑湿,用寒凉之品,必致阳气更伤,转从外越,暑湿未去而阳先亡矣。治宜先用温药,祛其寒邪;俟寒去阳回,然后可以清内伏之暑湿。
别直参一钱 云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干姜一钱五分 苏梗一钱
一剂,即肢温泄止,变为发热口干,周身赤疹满布。是中阳复辟,寒邪已解,暑湿外达,而胃津受铄。
牛蒡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 蝉衣一钱 桑叶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甘草三钱 天花粉三钱 茯苓皮三钱 通草一钱 冬瓜子四钱竹叶三钱
三剂,而汗出热退,赤疹皆消,内伏之暑湿,尽从外解。惟是气为寒伤,液被热劫,神倦心剂,口干不寐,所见皆不足之症。
别直参一钱 大麦冬三钱 杭白芍一钱五分 粉甘草三分川石斛三钱 龙眼肉五枚
服四剂,霍然而愈。
南京邓小斋,骤患泄泻无度,肢冷如冰,头重不举,人事昏沉,舌苔前半节白,后半节黄,脉来沉细弦缓,势将不支。余谛审断为暑湿内伏,尚未发动,而外来暴寒,直中少阴,坎中一点真阳,转瞬即将失守,所幸头面无汗,阳虽欲越而根未漓,尚可挽回。治法当先祛寒回阳,使少阴安固,真阳归窟,再看伏邪发动情形,而进清理,斯两不相妨,而危倾可定。
制附子二钱 炮姜炭二钱 粉甘草一钱 别直参一钱荆芥穗一钱
一剂知,二剂即泄止肢温,神气清爽,一变而为壮热无汗,恶热,苔黄口干,周身红疹。此寒去阳回,正气用事,伏邪得鼓动之力,而尽发于外也。看似变症加病,而前乃邪胜正,此乃正胜邪,静躁不同,虚实迥味。
薄荷叶一钱 冬桑叶一钱 牛蒡子一钱五分 净蝉衣一钱净银花三钱 冬瓜子四钱 甘草五分 竹叶三钱
三剂而疹消热退,外症肃清。惟口干不止,心悸不寐,伏邪已去,而胃阴受伤,法宜益胃。
麦门冬三钱 大玉竹三钱 川石斛三钱 西洋参二钱杭白芍一钱五分 粉甘草五分
甘酸濡润之口,连服六剂而愈,此则与吴顺昌之症浅深相同,而轻重不同也。
常州旧仆闻金兆,童时病发热神昏,肢厥不语,自丙子年除月初,迄明年元宵。幼科百方治之无效,请治于余。余奇其神昏发厥之症,而能延至四十日之久也。视之,倦卧向里,略无躁扰之象,按脉浮弦豁大而空。乃太阳、少阴两感之症,日久传入厥阴,外热里寒,寒极似热,热为假象,寒是真情,幸其头面无汗,有汗则早已亡阳而不可救矣。
制熟附子三钱 炮姜炭三钱 上肉桂一钱 党参三钱 白术一钱 炙甘草五分
覆杯即厥回神醒,口开能言。其父狂喜,走告以状。余曰:未也,趋再饮之,不尔将复厥。其父半信半疑,奔而视之,果又厥矣,急煎第二剂饮之,乃复醒,不再厥。正气既回,托邪有权,汗出热亦随退。以食养为调理,月余而康。
广东林君子钦,患感冒甫解,忽又受寒,壮热恶寒,脉盛而神气大惫不能支。盖前此邪退正虚,未及善后进补,复感新邪,邪气虽实,而正气已虚,凡泄邪必须散发,而欲宣布发散之药力,则全赖正气。今正气如此之虚,复何所恃以为宣布发散药力之具?然则:徒?散既虑其正脱,纯补亦惧其邪锢,仲圣桂枝加人参法,一面散邪,即于散药之中,一面补正,此其治矣。
桂枝一钱 别直参一钱 杭白芍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一剂,得汗热退,精神复振,不烦调理而愈。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