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胸脘痞闷、痰、舌苔白
【医家】孙鲁川
【出处】孙鲁川医案
【关键词】眩晕、胸脘痞闷、痰、舌苔白薄、痰浊、胀痛、欲吐、恶心、心下有水气、眩晕心悸、痰饮中阻、心悸不宁、自愈、痰饮、阳虚、肾炎、欲饮、跗肿、
【内容】
封××,女,34岁,工人。1974年7月30日初诊。
早有肾炎病史,经常面浮跗肿,眩晕心悸。昨日半夜醒后,突然眩晕特甚,视物旋转,如立舟车之上,不敢启目,恶心欲吐,头额胀痛,胸脘痞闷,心悸不宁。脉象弦滑,舌苔白薄而腻。
辨证治疗:脉来弦滑,主乎痰饮。舌苔白薄而腻,乃阳虚阴盛之象。胸脘痞闷,恶心欲吐,头额胀痛,眩晕特甚,显属痰浊中阻,上蒙清阳之候。今从《金匱》“心下有水气,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之意。治宜?健脾和胃,理饮化痰。
处方:泽泻15克,白术12克,姜半夏15克,云茯苓18克,广陈皮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8月2日二诊:上方连服3剂,眩晕减轻大半,胸脘亦觉宽舒,食欲增加。仍感纳后运迟,再予上方加味继进。
处方:泽泻15克,白术12克,姜半夏15克,云茯苓18克,门陈皮12克,生甘草、砂仁各6克,川厚朴3克。水煎服。
8月5日三诊:胸脘宽舒,食欲转香,眩晕亦微。脾阳得伸,痰浊渐次克化。续以上方加减。
处方:白术15克,姜半夏12克,云茯苓15克,党参9克,生甘草6克,砂仁、陈皮各6克。水煎服。
按上方加减,连服12剂,诸症相继痊愈,恢复工作。
【按语】痰饮中阻,脾胃升降运化无权,故胸脘痞闷,不欲饮食。清阳之气不得上升,而浊阴之气反而上冒,故头目为之眩晕。此即前贤所谓“无痰不作眩”也。方中以陈皮、半夏、云茯苓、泽泻化痰理饮,降逆和胃。以党参、白术、甘草、砂仁温健脾阳。脾阳得升,浊阴得降,故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