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湿、乏力、虚、瘀、乙
【医家】颜正华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乙肝、湿、乏力、虚、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腰酸背痛、肝郁气滞、胁胀痛、肝病、气短、胁痛、脉弦细无力、舌质暗淡、腹胀便溏、倦怠乏力、脾肾不足、气血不足、舌苔黄腻、腰背酸痛、虚实夹杂、小便微黄、小便黄、苔黄腻、苔微黄、易感冒、脉弦细、脉沉细、舌暗红、唇干、盗汗、腹胀、肝炎、寒热、劳累、头晕、齿痕、苔白、过劳、郁、痛、
【内容】
丁某,女,45岁,北京人。
初诊:1996年9月5日。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乙肝15年。1995年底血清化验:谷丙转氨酶500U/L,乙肝5项指
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原(+)。西医诊断:乙型肝炎。
诊查:现症两胁胀痛,腹胀,腰酸背痛,倦怠乏力,大便稀,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腻,脉弦细。
辨证:肝郁气滞,湿毒夹瘀,脾肾不足。
治法:疏肝行气,清利湿毒,益肾健脾。
处方: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2g枳壳10g土茯苓30g生薏苡仁30g甘草6g板蓝根30g茵陈30g青陈皮各6g生白术12g丹参30g怀牛膝15g蒲公英15g 14剂
二诊:1996年10月3日。药后诸症减轻,因无暇来诊又自按原方服药10剂。现两胁胀痛已轻,腹有时微胀,大便不稀,但不成形,已无腰背酸痛。小便微黄,仍乏力,气短,有时盗汗,舌质暗淡红,苔白、根微黄腻,脉弦细无力。
处方:柴胡5g香附10g炒枳壳10g赤白芍各15g丹参20g当归6g黄芪20g党参15g土茯苓30g茵陈15g炒白术12g生薏苡仁30g煅牡蛎ˉ先煎30g 14剂
诊:1996年12月12日。前方连服1月,患者乏力、气短减轻,两胁已不痛,近日复查肝
功:谷丙转氨酶降至36U/L,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余无异常。现症:口唇干,有时头晕,久视乏力,易感冒,劳累后腹胀便溏,舌稍暗微红,苔微黄薄腻,边有齿痕,脉沉细微弦。前方稍事调整继服1月。
处方:柴胡5g香附10g炒枳壳6g赤白芍各15g丹参20g当归6g黄芪20g党参15g土茯苓30g茵陈15g炒白术12g生薏苡仁30g煅牡蛎ˉ先煎30g枸杞子12g 30剂嘱忌食辛辣油腻之物,注意饮食调养,不宜生气或过劳,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按语:胁痛一症多属肝病。病因多端,证有寒热虚实之别。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颜正华教授接诊此案时认为,患者虽有腰酸背痛,乏力便稀等虚象,但舌苔黄腻,湿毒夹瘀明显,不宜骤补。故初诊治以疏肝行气化瘀、清利湿毒为主,辅以健脾益肾,旨在祛邪为先;药后诸症减轻,湿毒之邪渐退,肝郁气滞渐除,呈现气血不足,肝失所养而余邪未净之象,故二诊、三诊,于一诊方中去蒲公英、板蓝根、青陈皮,加用党参、黄芪、枸杞子、当归等扶正理虚之品,患者服药月余,胁痛渐除,体力渐增,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明显好转。此案肝病已十余载,颜正华教授谨察病机之变化,治则随机应变,施治得法,方药精当,病人能坚持服药,故三诊共服药六十余剂而获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