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喉痹、痰、郁、脉沉细
【医家】董廷瑶
【出处】董廷瑶医案
【关键词】咽痛、喉痹、痰、郁、脉沉细、舌淡白、肾虚、寒痰、阴阳两虚、咽喉肿痛、肾阳不足、肺气不宣、舌中红、舌淡、满闷、脉弱、痰热、舌润、虚、
【内容】
刘某,女,40岁
初诊(1975年9月8日)
咽痛不红,声音嘶哑,病已月余,诸药无效;自感怕冷,两耳如塞,小溲清长,舌淡白,脉沉细。证属阴证喉痹,先拟麻附细辛汤发表温经。
炙麻黄3克 淡附片4.5克 细辛2.4克 , 三剂
二诊(9月11日)
咽痛不红,似感痰阻欲咳,脉舌同前。少阴久虚,肺气不宣,原方加甘桔汤。
炙麻黄2.4克 淡附片3克 细辛2.4克
桔梗4.5克 生甘草3克
四剂
三诊(9月15日)
声音渐亮,脉舌略同。原方加藏青果9克,五剂。
四诊(9月20日)
音声较亮,胃纳知味,咽时如梗,自觉喉有黏痰,脉较有力,舌淡中带红润。温经宣肺初效,再增轻清利咽。
淡附片4.5克 细辛2.4克 生甘草3克
桔梗4.5 克 射干6克 山豆根9克
麦冬9克五剂
五诊(9月25日)
咽痛已和,舌润嗌滋,但偶有不舒,似若痰阻,两耳如塞,体软,脉弱,是肾气未复,阴阳两虚也。拟附桂八味以善其后。
熟地15克 淮山药9克 山萸肉6克
云苓9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淡附片3克 肉桂1.5克 菟丝子9克
天冬9克
七剂
后即连服而安。
【按】阴证喉痹临床不多,但方书有所记述。如有用肉桂、炮姜、炙草为末,沸水冲服(见《市隐庐医学杂著》),治肾虚火浮的喉痹;有用半夏桂枝甘草汤(见《类方准绳》,即半夏散加生姜),治肺寒痰郁者;再有用麻附细辛汤治咽痛异常,卒然暴哑者(见《张氏医通》),则属少阴太阳两感于寒;更有用附姜朴陈治咽喉肿痛、胸口满闷者(见《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肾阳不足、寒痰上壅之症。诸如此类,均为阴证喉痹。
本例咽痛不红,声音嘶哑,舌淡白,脉沉细,明系阴寒;又小溲清长,两耳如塞,为肾虚明证。其病起于少阴太阳,两感寒邪,郁于咽喉,而成喉痹,故投以麻附细辛汤温经散寒,药后有痰欲出,乃肺气有外宣之势。再合甘桔汤,音声转亮。四诊时虽痰黏咽哽,而脉较有力,舌中红润,此邪郁日久,蕴生痰热,而成本寒标热之证,故去麻黄,加射干、豆根、麦冬,清利咽喉,而咽痛遂止。然最后还须附桂八味阴阳并治,巩固善后。综观治验过程,为药随证变,药证相合;其灵活之处,在于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