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血室、虚、发热恶寒、往
【医家】聂惠民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热入血室、虚、发热恶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头晕头痛、发热、经气不利、邪入少阳、舌苔白厚、心烦不安、脉弦数、寒热、感冒、气郁、结胸、伤寒、头痛、中风、心烦、胸闷、谵语、郁、痛、
【内容】
赵某,女,30岁。
初诊:1986年10月24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1周,初起发热恶寒,继则往来寒热。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经水适来,血量不多,胸胁苦满,心中烦乱,睡卧难安,头晕头痛,入夜则甚,头痛胸闷而烦甚,有欲撞墙之意。某院诊为病毒性感冒,经服抗生素及解表药治疗不愈。
诊查:脉弦数,舌苔白厚根部淡黄。
辨证:表邪化热,扰于血室。
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凉血。
处方:柴胡10g太子参12g黄芩10g法半夏10g生甘草3g生姜3片丹皮10g山栀子10g赤白芍各10g生地10g3剂。水煎去滓,分3次温服。服药3剂,热退病愈。经过3年,未发此病。
按语:从热入血室证的形成和表现而论,妇人中风或伤寒,病初起在太阳之表,症见发热恶寒,数日之后,表邪内传,太阳证罢而见寒热发作有时。又逢经期,血室空虚,病邪乘虚内入,与血相搏,结于血室,形成热入血室证。热并于少阳,肝胆气郁,经气不利,热入血室,由气及血,故见胸胁硬满,如结胸状。郁结血分,扰及心神,而致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心烦不安等神志证。本例病案初起发热恶寒,病邪在表,继之往来寒热,邪入少阳,经水适来,血室空虚,故外邪化热乘虚而入血室,以致出现胸胁苦满,心中烦乱,头晕头痛等热入血室之证。其特点表现为入夜则甚,心烦痛苦有欲撞墙之势,此属热入血室之神志证。故治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退其表热。佐以清热凉血之法,加入丹皮、栀子清热凉血,乃“丹栀柴胡汤”之意,主治热入血室证。更加芍药、生地养血凉血、活血之品,清解血室之热,疗效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