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音、气虚、饥不欲食、形体
【医家】姚树锦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失音、气虚、饥不欲食、形体消瘦、吞咽困难、精神萎靡、久治不愈、舌质淡红、舌苔薄白、面色黧黑、脾胃虚弱、脉沉弱、脉沉细、面色红、舌苔白、食管癌、便秘、音低、溲赤、苔白、阴虚、伤阴、
【内容】
张某,男,64岁。
初诊:1979年11月8日。
主诉及病史:声音嘶哑3个月,失音1周。家属代诉,患者半年前因吞咽困难,在某医院确
诊为:食管癌。经大剂量放射线治疗后由声音嘶哑直至失音,服润喉片,清音丸,胖大海及多方治疗罔效。
诊查:症见面色黧黑,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饥不欲食,行动困难,抬入诊室。脉沉弱而细涩,舌质淡红,苔白少津。
辨证: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大剂放疗,耗气伤阴。
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处方:红人参3g金石斛3g绵黄芪15g生薏仁30g茯苓12g白术10g砂仁6g鸡内金10g炙甘草6g 7剂
二诊:11月15日。服药后食量增加(由50g增至250g/日),精神逐渐好转,仍张口无声,行走困难,溲赤便秘。上方加麦冬10g,五味子10g,10剂。
三诊:11月25日。服药后能缓慢行走,语音低微,脉沉细,舌苔白略润,上方加青果10g,蝉衣10g,14剂。
四诊:12月12日。服药后面色红润,两目有神,肌肉渐丰,语声正常,日食500g,舌苔薄白。嘱晨服人参健脾丸,晚服六味地黄丸1月。6年后随访病未复发,年逾七旬语声琅琅。
按语:本例失音之因,究其根源乃脾胃之疾久治不愈,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加之放疗后气阴耗损,故气虚无力鼓动,阴虚喉失濡养。其病以中焦气虚为本,失音无声为标,治从中焦入手,舍末求本,用健脾和胃、益气养阴之品,使脾胃健运,纳谷旺盛,气血充足,阴阳互根,正气渐复,喉部滋润,声音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