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积、肿瘤、眩晕、右胁隐痛
【医家】林庆祥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癥积、肿瘤、眩晕、右胁隐痛、燥、脘腹痞满、脉细弦、苔黄腻、热毒、消渴、痹、肝阳上亢、血虚生风、阴血亏虚、筋脉拘急、脉弦滑、肝癌、风湿性关节炎、头痛、项强、血瘀、苔薄黄少津、痰、骨节酸痛、大便干结、口渴喜饮、阴虚阳亢、骨节疼痛、面色晦暗、内热消渴、消谷善饥、舌质偏红、精神抑郁、疲乏无力、舌质红、高血压、脉弦紧、舌偏红、苔薄黄、糖尿病、久病、癌症、肝大、苔黄、耳鸣、舌红、瘀、郁、
【内容】
陈某,女,58岁。
初诊:1989年5月9日。
主诉及病史:右胁隐痛已一月有余,纳谷欠香,脘腹痞满,疲乏无力,睡眠欠佳。既往有眩晕、消渴及痹证病史。
诊查:面色晦暗,精神抑郁,眦赤。舌偏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大界位于第5肋间,右胁下可扪及癥积,质地较硬而表面不平,经CT检查肝脏,提示右叶巨块型肿瘤。血压180/90mmHg,肝功能检查无特殊,空腹血糖8.33mmol/L,尿酸487.9μmol/L。已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肝阳上亢,肺胃津燥,热毒重沓,痰凝血瘀。
处方:(1)片仔黄0.6g,每日2次。(2)熊胆0.3g,每日1次。(3)九节茶10g半边莲10g凤凰衣10g半枝莲10g菜豆壳10g蛇舌草10g仙鹤草10g栀子根10g元胡索10g山茱萸6g广郁金6g金石斛10g炙龟版12g川厚朴5g煎服,每日1剂。
二诊:9月15日。右胁隐痛、脘腹痞满有所减轻,余症同前。舌尚偏红,苔黄腻,脉弦滑。右胁下癥积仍可扪及。血压在160~170/85~90mmHg之间,空腹血糖在7.77~8.33mmol/L之间。CT复查,右叶肝肿瘤未再增扩。续守上法。
处方:(1)、(2)方同5月9日。(3)方同5月9日,再加生晒参2g、北黄芪6g。服法同上。
三诊:1990年4月30日。右胁隐痛进一步减轻,脘腹痞满基本消失,体力好转,眩晕项强改善,但尚口渴喜饮,又见消谷善饥、小便增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弦。右胁下癥积稳定不变。血压在160~170/85~90mmHg之间,空腹血糖升至11.1~12.2mmol/L,尿酸75mg/L。CT复查:右叶肝肿瘤未见增扩。辨证乃热毒重灼阴津,内热消渴加重,上法酌加生津润燥之品。
处方:(1)片仔黄0.6g,改为每日一次。(2)方同1989年5月9日。(3)方同1989年5月9日。去菜豆壳、川厚朴、凤凰衣,加淮山药15g、天花粉10g、北沙参15g。先每日1剂,后隔日1剂。
四诊:9月19日。自觉无特殊症状,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弦。血压尚稳定,空腹血糖回降在6.66~7.77mmol/L之间,尿酸386.8μmol/L, CT复查:右叶肝肿瘤有所缩小。续守上法。
处方:(1)熊胆0.3g,每日1剂。(2)方同4月30日,改为3日服一剂。
五诊:1991年1月26日。近午后眩晕、耳鸣、头痛、项强加重;右胁隐痛、筋脉拘急、骨节酸痛,活动后加剧,睡眠欠佳。观其面赤,唇舌红、苔黄腻,脉弦紧。右胁下癥积稳定不变。血压180/110mmHg(自服罗布麻片未得回降),尿酸上升至476/μmol/L。考虑久病肝肾阴血亏虚、阴虚阳亢、血虚生风。上法加重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品。
处方:炙龟版15g晚蚕沙12g夏枯草10g威灵仙15g元胡索10g九节茶24g半枝莲21g菝葜15g蛇舌草21g制黄精10g生白芍12g仙鹤草21g栀子根21g生苡米30g山茱萸12g天门冬10g生晒参3g(另炖)双钩藤15g(后入)煎服,先每日1剂,后隔日1剂。
六诊:4月7日。眩晕、头痛诸症状明显改善,食睡尚好,骨节疼痛、筋脉拘急显著减轻。舌尚偏红,苔黄,脉细弦。血压稳定,尿酸380.8μmol/L,血糖5.55~6.38μmol/L之间。CT复查,肝肿瘤进一步缩小。续守上法。
处方:方同1月26日,先隔日1剂,后3日1剂。
函诊:11月10日。近症无特殊,血压、空腹血糖及尿酸稳定正常。嘱方同1月26日续3日1剂。
按语:本例既有痰凝血瘀形成之右胁癥积,又有热毒内盛炽盛阴液、肺胃津燥之消渴,具有肝肾阴血亏虚、肝阳上亢之眩晕及血虚生风阻滞经络之痹证。对此多兼证肝癌患者,法取解毒、化瘀、培本为主,药选既能清热、活血、扶正者,又具抑制肿瘤双重作用者。当消渴加重时,加生津润燥之品;当眩晕、痹证明显时,则增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之药。治疗癌症,是当前医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本例能控制两年半,癥积未见增扩而有所缩小,病情稳定,可能与治法、选药较为合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