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瘀、伤阴、类风湿关

【医家】郭谦亨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痹、瘀、伤阴、类风湿关节炎、虚、脉虚细、舌暗红、头晕、风湿、气血瘀阻、睡眠不安、关节疼痛、关节变形、心悸头晕、牙龈萎缩、阴液不足、关节红肿、风湿热、大便干、纳差、久病、口干、唇麻、不解、顽痹、肿痛、瘀血、心悸、舌光、心烦、气虚、湿热、重痛、肾虚、悸、聚、湿、郁、燥、痰、
【内容】
李某,女,41岁。
初诊:1985年8月21日。
主诉及病史:关节疼痛变形已12年。经西医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久用中西药效不显。1982年,曾以关节红肿重痛求诊,以兼夹湿热而用三妙加祛风湿、清热活血、通络除痹之剂,连服十余剂而肿痛减。后因故中断治疗。两个月后,复又增重,先后自用布洛芬、炎痛喜康等药,时重时轻,逐年增重,纳反差,有时胃亦痛。
诊查:指、趾、腕、踝、胯、肘关节增大变形,强直,疼痛,起卧抬举困难,持杖扶墙、寸步维艰,有时上下肢关节轮换痛,而与气候变化关系不显。纳差,体瘦,表现痛苦不堪,二便利。舌暗红,苔微腻,脉象沉略弦。
辨证:久病正虚,邪深入骨,瘀阻关节。
治法:养血搜邪,消瘀除痹。
处方:祖传经验方——蛇透骨丹。生地黄24g当归12g秦艽12g威灵仙9g透骨草9g白花蛇2条鸡血藤12g防风9g丹参15g姜黄6g川牛膝6g上药用水500ml,煎至150ml,滤出。再加水400ml,煎至150ml,去渣,将两次药液合一处,分2次温服,每间6小时服1次。西药停服。
二诊:9月30日。上方药连服30剂,痛减,肢体关节活动较可,能下床,并由其女相扶来诊。现大关节已无强直现象,小关节较前略缩小,惟活动时仍痛。此十多年慢性宿恙,虽略见小效,但必须久治,方能缓解。拟将前方增减配成丸剂,以缓图之。药用:生地黄300g当归90g威灵仙180g白花蛇14条透骨草90g秦艽90g防风90g地鳖虫90g血竭90g丹参120g鸡血藤90g牛膝45g甘草45g姜黄45g千年健90g夜交藤90g上药共为细面,贮瓷瓶内,每服4g,日服2次,温开水调服。
三诊:1987年4月1日。1982年所开散剂,先后共配服4料,现行走较正常,起立即步,关节增大变形渐渐有所纠正、缩小,下肢亦不外展(原外展较甚),可以丢开手杖的支持。现惟觉口干,牙龈萎缩,齿酸痛,舌、唇发麻(停药后麻可减),有时头晕,心烦悸,睡眠差,大便干。舌光红,脉虚细数。此为面药中之白花蛇、威灵仙、千年健等风药伤阴之副作用所致,拟以滋养胃肾之阴以辅之。方用:生地黄15g元参9g麦冬9g秦艽9g玉竹12g沙参12g花粉9g石斛12g水煎服,面药继进。
四诊:8月29日。4月所开之汤剂服后,口已不干,惟仍觉偶有头晕、心悸、睡眠不安,唇舌偶有麻感。舌暗红,脉虚细。拟以滋阴宁心之丸剂配合用之。方用:大九地90g山药90g山萸肉50g丹皮30g茯苓50g泽泻30g于术40g枸杞40g玉竹40g菊花30g莲子50g枣仁40g木瓜30g麦冬40g甘草30g上药共为细面,蜜丸12g重,每晚服1丸,温开水送服。
五诊:9月18日。上药配合服用已十日,舌唇麻已除,心悸头晕已止,嘱与面药配合服用,服完后,继续将两方配服,以愈为期,一以巩固疗效;一以制其副作用而滋补心肾以固其本。
按语:顽痹一病,是痹证中较为顽固难治之病。现代医学叫作“类风湿关节炎”,属“胶原性”疾病,抑或与“免疫缺陷”有关。中医以其为风湿邪气虚内恋,阴血暗耗,邪深着于关节之间,久则痰瘀凝阻,气血不通,骨无以养而失控,以致骨节增大、松疏、变形,形成虚中有实之象。此患者十多年病痹,原于风湿热邪,久郁不解,留着筋骨关节,耗伤阴血,气血瘀阻而关节变形。因此,方中聚养血、搜邪、化瘀于一炉,使阴血足、正气充、瘀血消、痹阻通。再加白花蛇、灵仙、年健、透骨草等一派强有力的搜邪祛风胜湿药。但这些风药性温而燥,此患者阴血本虚,故久用虽然效显,而其耗伤阴血的毒副作用亦著,方中虽有养阴血之品,但力单势弱而不济,且肾主骨,阴液不足,肾虚失控,故此时配以滋水宁心之剂,滋养心肾阴液,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即案中所说一以祛邪为主而巩固疗效;一以扶正为主制其副作用以固其本,故收到满意的效果。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