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咳嗽、喘、慢性支气
【医家】路绍祖
【出处】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
【关键词】痰、湿、咳嗽、喘、慢性支气管炎、舌苔白腻、四肢乏力、燥、恶寒发热、脾胃虚弱、胃纳不佳、痰白而粘、肺气肿、咳喘、气喘、粘稠、胸闷、满闷、劳累、音低、脾虚、久病、颈软、感冒、虚、聚、
【内容】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国××,女,37岁,营业员。1974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咳嗽咯痰反复发作10余年,复发1周。
病史患者10余年前因受凉后发生咳嗽、咯痰。经诊为上感。服中西药治愈,但以后每当气候转冷或受凉则复发,有时伴恶寒发热,咯白色清痰或黄粘稠痰,继之闻油烟后亦易诱发咳嗽咯痰,逐渐加重,近3年来发作较频,甚时伴胸闷气喘。近1周因劳累兼受寒又致病发,咳嗽咯白粘痰,伴胸腕满闷,胃纳不佳,四肢乏力。
检查面色疲惫,舌苔白腻,脉象濡滑。颈软,气管正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叩呈清音,听诊时呼吸音低,两肺底部可闻散在粗细不等的干、湿罗音。×光胸部透视检查显示:支气管纹理增粗,尤以肺门处明显。
诊断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痰湿型。
治疗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取穴:天突、膻中、肺俞、定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次取2~4穴,间日治疗1次,肺俞以拔火罐为主;定喘、丰隆交替用9号注射针头植“0”号羊肠线1cm于内,用30号毫针剪去针尖磨平作针芯,将羊肠线推入腧穴,每周1次。
经过治疗6次后症状逐渐减轻,肺部干湿罗音减少,治疗30次后症状、体征均消失。嘱患者在家用艾条自灸关元、曲池、气海、足三里以扶正固本,必要时配合中药巩固疗效。
按语该病初期多属肺实,病程日久,可致肺脾肾俱虚。患者久病导致脾虚健运失常,痰湿内生,上溃于肺,阻碍气机,故咳嗽痰白而粘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此所谓;痰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脘作闷;纳减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虚弱,也因湿困脾土;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为痰湿内聚气机失宣之征象。
治疗该病发作期间以祛邪、化痰、平喘为主,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健脾燥湿,天突、膻中、肺俞、定喘理气,化痰平喘,操作时四肢腧穴以针灸为主,背部腧穴以拔火罐为主,因咳喘病人有的并发肺气肿,胸壁转薄,针刺不慎易造成气胸,背部拔罐既安全,祛痰、止咳、平喘作用又显著。针刺天突时,刺入皮肤后针尖向下,针柄紧贴颈部皮肤,沿胸骨后面刺入,这样深刺时容易得气,且较安全。缓解期间应扶正固本,可用灸法常灸大椎、曲池、关元、神阙、气海、足三里一类强壮穴,尚需嘱患者预防感冒,加强体质锻炼,忌烟、酒,少进膏粱厚味、辛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