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郁、痰、咽痛、淋、舌

【医家】黄文政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咳嗽、郁、痰、咽痛、淋、舌质淡红、少寐、虚、舌苔薄黄腻、口腔溃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神疲乏力、肝火、肝郁、头晕、痛、脾肾阴虚、齿龈肿痛、牙龈肿痛、脾气虚弱、舌苔黄腻、脾肾亏虚、少寐多梦、肾阴不足、肾阴亏虚、水湿内停、脉弦数、指节痛、肾阴虚、痰少、痰热、痰黄、寒泻、汗多、郁热、腰酸、头痛、热毒、脉弦、虚劳、纳可、泻火、无精、脉细、癌、
【内容】
王某,女,39岁,已婚。
初诊:2001年3月20日。
主诉及病史:2001年1月起觉神疲乏力,齿龈肿痛,咳嗽咽痛,外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0×10ˉ9/L,血小板560×10ˉ9/L,外周血分类见幼稚粒细胞,查骨髓涂片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曾用羟基脲合α-干扰素治疗。平素经常头痛,有反复服用止痛药史。就诊时诉神疲乏力,咽痛,少寐,胃纳可,二便调畅。
诊查: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无肿大。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弦数。
辨证:肝郁蕴毒,肾阴亏虚。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解毒。
处方: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柴胡10g薄荷(后)3g生山栀5g炒白芍15g生牡蛎30g陈皮10g蒲公英30g广木香5g炒枳壳10g半枝莲30g炒丹皮10g制半夏10g生炙甘草各5g生黄芩12g珍珠母30g大腹皮12g上药服7剂,同时服用解毒抗瘤片10片,每日3次。药后因咳嗽,咯痰,咽痛,少寐,改予化痰宣肺,清热解毒之品,原方基础上加用杏仁10g,象贝15g,前胡15g,桔梗10g,制半夏10g,银花30g,蒲公英30g,红藤30g,败酱草30g,并予阿莫仙,化痰灵对症治疗约2月余,咳嗽好转。6月5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1×10ˉ9/L,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243×10ˉ9/L,外周
血分类镜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7%,淋巴细胞28%,单核细胞3%,碱性细胞1%,酸性细胞1%。
二诊:2001年6月5日。咳嗽已止,咯痰,头晕时作,少寐多梦,指节疼痛,腰酸。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
辨证:脾肾亏虚,肝火邪毒。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清解。
处方:三才封髓丹为主方。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生白术10g茯苓15g麦冬15g炒黄柏15g砂仁(后)3g蛇莓60g蒲公英30g莪术30g生炙甘草各15g陈皮15g上药服7剂,同时服用解毒抗瘤片4片,每日3次。药后夜寐渐安,指节痛减轻,但咳嗽时有反复,宗前法加减用药后,咳减痰少,续用两月余。9月17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4.3×10ˉ9/L,血红蛋白125g/L,血小板254×10ˉ9/L,外周血分类镜检:中性细胞百分比72%,淋巴细胞24%,单核细胞4%。
三诊:2001年9月18日。头晕,汗多,少寐,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细。
辨证:脾肾阴虚,肝火邪毒。
治法:养阴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生地12g北沙参15g炒黄柏15g土茯苓30g炒枳壳5g陈皮5g黄连5g白花蛇舌草30g蛇莓30g生炙甘草各10g象贝15g板蓝根30g上药服7剂,同时服用解毒抗瘤片4片,每日3次,隔日服。药后诸症略减,数周左右仍有反复咳嗽咽痛,咽中有痰黄黏,口腔溃疡此消彼长,原方再酌加清化痰热,理气疏导之类,诸症渐平,门诊持续治疗。治疗后1年(2002年3月)复查血常规白细胞6.2×10ˉ9/L,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252×10ˉ9/L,外周血分类镜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淋巴细胞24%,单核细胞3%,未见幼粒细胞。
按语:本例为虚劳郁热,缘由感受邪毒,损及骨髓,伤及内脏,肾阴不足,水火不济,肝胆相火浮动,而致木犯脾土,肝失条达,一身气机不畅,郁而化火,火逆于上,土虚中焦不运,水谷精微不能化生精血以充养四肢百骸,更无精微填髓生精,以致虚者更虚,实者更燔,邪毒引动郁火,水湿内停而生痰火,肝木郁火,灼津炼液,戕伐其阴。邪毒郁火虽盛,见诸于外者,然以肾阴亏损,脾气虚弱为本,故治其本当以补肾健脾,益气养阴,治其标宜从泻肝清火,疏解邪毒。初诊以肝郁木旺,气机不畅为主要辨证,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调畅一身气机,疏肝解郁,使气行则血行,气行血活则邪有出路,热毒可泻。复诊以肾阴虚相火妄动为主要辨证,则以三才封髓丹为主方加减,补而不滞,扶助正气,兼有苦寒泻火,清其君、相之火,解毒抗癌。病虽深入骨髓,然始终遵循补肾化阴法,且以补中寓泻,升降有常,故而正胜制邪,疾病得以控制。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