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伤寒、肠炎、腹痛、表证

【医家】万寿永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痛、伤寒、肠炎、腹痛、表证、头项强痛、疼痛加重、伤寒表实、腹中绞痛、周身酸痛、感冒头痛、筋骨酸痛、脉浮紧、尺脉沉、阑尾炎、汗出、寒中、感冒、脉紧、上午、里寒、湿、燥、
【内容】
郑某,男,22岁。
初诊:1976年5月2日。
主诉及病史:头项疼痛,周身酸痛二日余。两日前感冒头痛,服用消炎药不效,今日上午去学校上课前再服药之后,头项疼痛加重,连及全身骨头亦酸痛,腹中绞痛,不能站立,自认兼患阑尾炎,而来诊治。
诊查:表情痛苦,坐而头垂难语,偶闻哼痛声,语音难出。左寸滑紧,关长滑紧,尺滑长紧,右寸浮长紧有力,关浮长紧有力,按滑紧,尺浮长紧有力,按长紧有力。
辨证:伤寒表实证兼三阴证。
治法:温表解肌。
取穴:双足三里双三阴交
手法:取双足三里穴,针刺得气后用龙虎斗手法,顷刻发汗解除表疾。取双三阴交穴,得气后用补法,右针调针头气循腿股内侧沿腹胸上行,亦顷刻缓解腿内侧僵痛与腹里剧痛。上述手法行针刺先后不到两分钟,痛止病除,20分钟后出针。
按语:病者年轻体格壮实,依据脉证诊查,是为标准、典型的伤寒中表的麻黄汤证,复因一连三日服用寒凉之消炎药,引动表邪入里,而见兼有三阴证。前者头项强痛,脉浮紧有力,正符合仲景的太阳经伤寒证象,惟不同的是右关尺脉沉长滑紧与有力,寒邪入肾见周身筋骨酸痛,入脾腹作剧痛,用药宜服麻黄汤加温里药,故与引邪入里之前治法有所不同,如用麻黄汤温表解肌,加故纸、干姜、细辛温里与祛少阴寒邪和止痛等。但患者体实,可以针刺法代药治疗。凡本证为身体强实的人,针刺要比服药收效快捷,顷刻能解病苦。针书说,补复溜穴,泻合谷穴能发汗,临证用之并不是绝对有效,以事实来说,未若刺两足三里穴行龙虎斗手法,兼能鼓动和充实胃气,发汗快速。所谓龙虎斗手法,得气后先调理胃气,左右升针头,气顺卫气相斗,非世俗与一般书中所述龙虎斗的手法。当患者发汗之后,表证全去,针刺三阴交穴时,自言说针头气从穴上走,沿腿股内侧进入腹里,腿股内侧的僵硬和腹里的绞痛随之消失,针头气稍感回缩,汗亦止出,里痛表疼悉愈。台湾四周环海,为亚热带性气候,湿度很大,不似中原与西北燥气和干寒,且人民体质容易漏泻,故患麻黄证伤寒病人特少,有则是万人中得见一二人而已。此后该病者复患伤寒里证兼表证,亦系以针刺法治愈。又感冒兼有三阴里证和腹绞痛病,很容易被认作是患了盲肠炎,凡患盲肠炎腹痛与三阴证腹痛,宜参阅仲景脉证法鉴别之,既可免医者对病人的误诊,又可免去病人受到不当手术或误医。本证依据证象辨证,是不折不扣的典型麻黄汤证,假如忽略不从脏腑、八纲、脉象途径辨证,服用麻黄汤虽可汗出表解,随后会生变证,病情恶化,这原因病本表邪,病者误服用消炎寒性药,复引邪入里,单服麻黄其祸更大。药治与针治法大别。药治不宜发汗,麻黄用有节,错用麻黄素能致病者死亡,故本证病人无咳,麻黄汤里杏仁可减去不用。脾胃脉兼沉紧长有力,宜用理中汤里的干姜。肾命脉兼沉长紧有力,是病居右,故不用附子而用故纸花。左手脉紧,用细辛温少阴,共助麻黄汤散逐表里寒邪,亦能表而出之,可做临证鉴别参考。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