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痰气互结、舌质红、脉弦
【医家】张友仁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
【关键词】痰、痰气互结、舌质红、脉弦细、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火伤、欲饮、血瘀、气瘤、苔薄、湿、瘀、脾失健运、肝郁脾虚、寒湿凝滞、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皮肤肿瘤、气郁痰结、禀赋不足、苔薄白、气郁、无热、郁热、痰浊、皮疹、痛、燥、
【内容】
陈某,男,32岁。
初诊:1990年3月8日。
主诉及病史:自幼体表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咖啡色斑和粉红色柔软小瘤子,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增大,颜色渐变深暗,不痛不痒。经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晨起口苦咽干,渴而欲饮。
诊查: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的咖啡斑,皮肤肿瘤大如黄豆,小如米粒,色泽深暗。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辨证:气郁血瘀,痰气互结。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清热生津。
处方:柴胡9g黄芩6g浙贝母15g三棱9g莪术9g葛根10g当归9g天花粉9g生地12g白芍9g川芎6g桔梗9g薏苡仁3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剂。
二诊:4月12日。服药1个月,瘤体较前缩小。再进前方加夏枯草15g。间断服药百余剂。一年后随访,瘤体变平变小,较前缩小大半,未见新皮疹出现,病情好转。
按语:师谓:气瘤病,软而不坚,皮色如常,随喜怒消长,无寒无热。此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常致痰浊内生;或为肝气不疏,痰气互结;或为心经郁热,痰火互结;或为中阳不足,寒湿凝滞。治疗重在辫证化痰,施以行气、活血、健脾、燥湿、软坚、散结等法。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欲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郁痰结血瘀。由于肝气不疏,气机不畅,肝郁脾虚运化失常则津停为饮,痰气互结成为气瘤。舌质红、苔薄、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化火伤津之象。主要病机为肝气不疏,脾失健运,瘀气互结,化火伤津。药用三棱、莪术活血行瘀,软坚散结;柴胡疏肝理气;黄芩、葛根、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薏苡仁健脾利湿;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桔梗宣肺化痰,开宣肺气使药力直达病所。全方切合病机,共奏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