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饮、痰、湿痰、痰饮、

【医家】赵文魁
【出处】赵文魁医案选
【关键词】湿、水饮、痰、湿痰、痰饮、燥、胸胁满胀、恼怒、气郁不舒、水饮内停、肝气郁结、寒痰、脉小、痞满、气郁、湿热、热痰、头眩、心悸、痰涎、聚、吐、郁、
【内容】
陈右,30岁。恼怒之后,胸胁满胀,水饮不化,肝逆犯胃,脉象沉小且滑,大便通而不畅。和肝降胃,行气化湿。
法半夏二钱半青陈皮各二钱杏仁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干姜一钱茯苓三钱砂仁五分研冲
按:水饮入胃,经脾的吸收,将水液中的精气,首先向上输送于肺,在肺的作用下,将其中清纯的部分,散于全身而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其余的部分,一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而为汗,一经肺的肃降作用,下达于肾和膀胱,成为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水液代谢的基本过程。由此可见,在这一过程中,脾胃起着转输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从本病案看,由于脾胃转输不利,水饮不化,停蓄于中,再加上恼怒之后,肝气郁结,横克脾土,脾胃受克,运化更加无力,故胸胁满胀,乃气郁饮停所致。脉象沉小且滑,沉脉主里,湿饮阻滞脉道则脉小,滑脉主司痰饮内蓄。水饮内停脾胃肠间,气郁不舒,则大便通而不畅。总之,为肝失条达,水饮内蓄脾胃。故以和肝降胃、行气化湿为治。
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相合而成二陈汤方义,是治疗湿痰的一张主方,无论是痰涎吐咯上出的有形之痰,或水湿凝聚胸膈,留于肠胃,致痞满壅塞、头眩心悸等症的无形之饮,只要是属湿痰停蓄,常以本方化裁。半夏燥湿化痰,和胃健脾;陈皮善理肺脾之气,行气润燥,调中消痰。再以茯苓甘淡渗湿,脾胃调,水湿运,湿痰自消。本方在临床上,还可随症加减,正如前人所说:“二陈汤为治痰之总剂,寒痰佐以干姜、附子;热痰佐以黄芩、瓜蒌……。”在本病案用药中,就加入干姜、砂仁各一钱,用以温散化饮。而加入黄芩清化湿热之品,这是根据脉象沉取见有滑象,为湿饮内郁,恐其渐趋化热,并且半夏与黄芩相配,辛开苦降,燥化湿邪,确得古人治痰饮之妙。再用杏仁开宣肺气,肺气宣发,水液散布,肺气肃降,水液下行,故痰饮易化。用青、陈皮及白芍,舒肝理气,调和肝胃,气道畅达,水道通行,饮邪不生,诸症必愈。


内容推荐